凑份子过新年
高永明 (石河子)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1月01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辞旧迎新过新年,欢庆祥和全家乐”是中华民族年俗的主题。每到年根岁尾,过年的欢庆氛围就会越来越浓,我也会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场职工群众过年的往事。
1970年的元旦就要来到了。那时候,农场党委都是提倡过一个革命化的节日,元旦自然是不放假的。我所在的连队赵连长大清早就在广播喇叭里喊话:“同志们,今天是七零年的第一天,我们要过一个革命化的元旦,实现新年开门红。全体职工今天上午都要参加拉沙运肥大突击活动,谁先完成任务,谁就先下班去伙房领大肉,下午放假半天,回家过元旦。”
原来,连长前几天就安排司务长老侯,在元旦到来前,杀上几口肥猪,元旦那天搞个生产劳动大突击,职工们完成拉沙运肥任务后,每人可以分到两公斤猪肉。
那时候,兵团各农场基本每十天休息一天,还没有过元旦放假的习惯。我工作的连队因为是武装连队,节假日要执行战备值班。所以,那些有家的武装战士和职工干完活,分了肉,高高兴兴回家过元旦去了,我们40多个回不了家的男女小青年,就嚷嚷着排长,向连里反映,起码让伙房给我们弄几样菜,也让我们欢聚一下,在连队过个元旦啊。
赵连长和顾指导员听了排长反映的意见,立即把司务长老侯叫来商量,然后很爽快地同意了我们的要求。赵连长说:“好,咱们单干户(没有成家的小青年)在连队俱乐部集体过个元旦,但是,不能搞特殊,我出个主意,大家一起凑份子,欢欢乐乐过新年,大家说好不好啊?”连长的提议,引来一片欢呼声。
赵连长安排侯司务长,买回一大塑料壶农场加工厂生产的烧酒,酒钱由他和指导员负担。又安排大伙房做了一大锅粉条炖红烧肉。然后说:“其它的菜,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当天下午,我们40多个男女武装战士,喜气洋洋地来到连队俱乐部,大家齐心合力摆好从职工小家借来的4张参差不齐的桌子和长条子、木墩子板凳。警卫老王把炉火烧得旺旺的,又从家里拿来砖茶,炉子上的茶水咕嘟咕嘟直响。
到了6点多钟,漂亮的上海支边女青年叶梅,很大方地从宿舍拿来了一大包父母亲从上海给她寄来的、没舍得吃的大白兔奶糖。浇水排战士吴喜顺,专门借上自行车,跑回家里拿来好几公斤炒熟的葵花籽。这时候,张排长吩咐我们,所有人赶紧兑钱,去连队小商店买回一大堆鱼罐头、午餐肉罐头、水果罐头和变蛋,大家赶紧找来大盘子大碗开罐头,剥变蛋,把4张桌子上分好摆满,又见女青年王淑英从家里端来半盆子炒好的腌豆角、腌辣椒,嫩嫩绿绿十分诱人。虽然室外天寒地冻,但整个连队俱乐部里却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等红烧肉端上来的功夫,当年从兵团机关下放来连队锻炼的干部田方璞,带着两个小战士,端来4盘素菜。老田说:“这是我来农场过的第一个元旦,我给大家做了一道菜,名叫‘四平八稳’,寓意来年咱连队风调雨顺,夺得农业大丰收。”“好!”大家一起拍手叫好,目光纷纷看向盘子里,原来老田这道菜是用大豆腐配泡发的海带,烧好后浇上各种料汁而成。
正说笑时,家住本连队的青年战士赵吉祥,大声喊着“接一下接一下,看看我做的‘满园春色’”,又端上来满满当当4盘菜。原来,赵吉祥在父母亲的指导下,用自家菜窖里的大白菜、大红辣椒、绿萝卜、洋芋蛋,巧妙地做出这道色香味俱全、很诱人的菜肴。
大家嗑着瓜子说话间,青年排女班长刘瑞兰带着另一个女战士,每人端着两盘菜进来,刘班长还用好听的山东话喊着:“尝尝我做的年年有余哈,尝尝我做的年年有余哈。”原来,刘瑞兰上午一下班,就回父母家搜寻从老家寄来的平时不舍得吃的香菇、冬笋,泡发后,先把洋芋蛋蒸熟去皮,搅拌均匀,放在盘子中间摆成鱼形,再把香菇去根,煮熟做成鱼眼睛和鱼翅鱼尾,摆上冬笋,加入西红柿酱等作料,淋上芝麻油,很美的一道“素鱼”菜肴。
说时迟那时快,当连队大伙房的4个炊事员把4大盆粉条炖红烧肉分别端上了4个桌子的时候,赵连长和顾指导员各端起倒上酒的玻璃茶杯,满脸笑容地大声说:“同志们,每个人都倒上酒,今天咱们连队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战士,一起凑份子,在连队这个大家庭过个元旦,我和指导员祝大家元旦快乐,身体健康!”我和大家一起兴奋地端杯欢呼响应。
指导员忙着连声叮嘱说:“只是放开吃啊,酒可不能多喝,可不能喝醉哦。”
这是我工作之后在农场度过的第一个元旦,虽然简单,不算丰盛,但是连队干部职工的那份热情,那种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那种无私奉献,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