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血脉的信仰 生生不息的力量
——苏区精神述评新华社记者 赖星 邬慧颖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03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10年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江西瑞金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他们将未来中国的种子播种,开始了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
从此,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成为融入苏区儿女血脉的信仰,并在岁月中不断延伸、传承,从红土地到全中国,凝聚成生生不息的力量。
(一)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930年,毛泽东同志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学预见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此前,红四军主力已突破重围,转战赣南、闽西,揭开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即使时隔90余年,我们依然能从这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到其中激荡人心的民族梦想与自信力量,这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回响。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不仅源自对国家和人民的朴素感情,更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他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站在建党百年新起点,我们仍然需要弘扬苏区精神,回应时代要求,总结实践经验,在“两个结合”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