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时间打土块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10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陈楚新
1971年春,我从141团值班连调到良种连工作。因为连队地下水位上升,过去的地窝子不能住人了。而当时连队条件十分有限,每年只能建一至两栋军营式平房或窑洞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于是,上级动员我们“自力更生建住房”。师部给连队下拨50万块红砖,其余的连队自己想办法。这可难坏了连队的干部,上级拨的红砖只够打地基,地基以上墙体只能就地取材,打土块砌墙。
于是,连队召开动员大会,发动群众献计献策。连长张大尉在动员会上大声说:“棉花、玉米、麦子管理不能放松,各排在做好田管工作的同时,每人义务打土块两万块,咱们自建住房!”
开完动员会,青年排长宋国强安排我们去保管员那里去领胶筒、铁锨、土块模板等工具。青年排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不懂怎样打土块,宋国强就领着我们来到连队住宅边的一片荒地上,教大家铲平场地,在场地上撒上一层沙子,讲了打土块要领,让我们先干起来。
我选了一块平地,先是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坑,坑内放水泡土。半个小时后,水渗透了泥土,我便按排长教的要领,开始和泥打土块。
怀着好奇和不甘落后的想法,那一天,我连午饭都没吃,一直干到下午三点多,终于把一大堆泥打完了。数了数,才180个土块。回连队食堂吃了饭,马上赶到玉米地去参加中耕除草劳动。太阳快下山时,我来到我的土块场,却看见自己打的土块全都在“开口笑”。
排长这时也来土块场,检查同志们所打土块的质量。看到我的成果,他笑着说:“你今天白干了,问题出在你把挖出来的泥没有‘捂’。”接着,排长耐心地教我挖土、放水、取泥、封泥、捂泥的方法。他边示范边说:“往模子里装泥时要用劲一摔,然后在模子上狠劲按一按,再把模子扣到地上,这样打出土块有角有棱还不裂口子。排长还说,端土块和模板时要站起腰,跑起来要快,这样出工效而且腰不疼。排长的一席话使我开了窍,真没想到打土块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第二天天没亮,我就起床来到土块场,按排长教的方法泡土挖泥、捂泥。排长的方法真管用,在泡过水的模子上涮一点沙子,装上泥,用力压实抹平后,端起土块模飞跑。如此周而复始,只用了一个半小时我就打完大堆泥。当我穿着高腰胶筒,似将军一样检阅我的土块方阵,一数,比昨天多打了126块,心中便油然升起一股成就感。这时,才感到浑身疼得像散了架,一头倒在沙堆旁边,仰面八叉,像一根只会喘气的木头。
就这样,一个星期下来,我打的土块一天比一天多,很快就提前完成了每人两万块的预定目标。
经过艰苦的打土块历练,我的脸晒得像非洲的“拉菲克”(阿拉伯语,朋友的意思),摔起泥来似发功,端起30多公斤重的土块模板可参加百米赛跑。打土块的场地上,经常传出我们劳动的交响乐曲。我还随口创作出了顺口溜:“戈壁荒野处,朝迎东方霞,暮披星光归。平地起新房,少不了我土块郎……”
后来不知哪一天,文教竟把我编的顺口溜写在连队黑报上,还表扬我说,知青就是棒,是打土块榜样,打两万土块只用了12天业余时间,就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