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山海同心谱新篇

——新时代高质量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巡礼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08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天山泰山手牵手,塔河东海心连心。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新时代高质量开展对口援疆工作硕果累累。如今,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持续深入推进干部人才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援疆新举措、新成果,已精准实施并取得成效;19个援疆省市坚持每年将援疆资金总量的80%用于县及县以下、80%用于民生,惠及天山南北各族群众,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变“输血”为“造血”
  助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在和田市产业园区一家纺织企业崭新的细纱车间里,女工祖丽阿亚·图孙托合提指尖翻飞,雪白的棉线在她手中化作如丝细的纱线。
  “今年2月,看到招聘广告后,我就来应聘了,现在平均每个月工资有3500元左右。”祖丽阿亚·图孙托合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去年8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促成这家企业在和田落地,构建起集互联网平台运营、高品质时尚服装加工、织布印染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开创新疆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企业负责人黄浩铭介绍,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吸纳就业700多人。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可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服务200多家服装企业,预计每年带动地区工业产值30多亿元。
  2023年以来,19个援疆省市紧扣“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精准发力推动一批现代产业项目在辽阔戈壁与葱郁绿洲间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打造引擎。
  产业援疆的硕果,既绽放在现代化厂房,也孕育于曾被遗忘的土地。当纺织机械在和田地区的车间里轰鸣,另一抹充满希望的新绿,正在数百公里外的喀什地区盐碱地上顽强舒展。
  在喀什市阿克喀什乡,曾让种植户吐尔洪·亚森束手无策的重度盐碱滩,在上海援疆引入的科技公司手中焕发生机。科学配比的改良剂作用下,200亩青贮玉米苗破土而出,出苗率超95%,与周边荒芜形成震撼对比。
  “以前,很多苗发出来就死了,看着心疼。现在这片地绿油油的,收完玉米还能接着种冬小麦养地,日子有盼头了!”种植户吐尔洪·亚森抚摸着青翠的玉米苗,喜悦溢于言表。
  上海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喀什地区工信局副局长任庚坡说,援疆指挥部创新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成立沪喀产业协作联盟,一批依托当地资源与成本优势的新项目落地,“这些项目已直接带动就业2.9万人,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
  如今,从和田纺织全产业链的崛起,到喀什盐碱地上的“绿色奇迹”,再到戈壁滩上智慧农业大棚里各种果菜产销两旺,一批批产业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项目,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产业。”一位深耕援疆一线的干部道出关键,“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受援地产业链关键环节补短板,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打通市场渠道,让新疆自己‘长’出发展动能。”
  从“人”援到“智”援
  培养“扎下根”的本地人才队伍

  骨科医生借助新引进的3D成像设备,精准定位患者骨折部位;儿科诊室里,高清彩超仪让患儿病情诊断更直观清晰……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人民医院的数字化诊室里,3D成像设备、高清彩超仪等先进医疗装备有序运转,勾勒出智慧医疗的生动图景。
  自2023年起,吉林省援疆指挥部陆续为哈巴河县人民医院购置覆盖骨科、麻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高科技智能医疗设备,为援疆工作增添更多智能成色。
  “智能化诊疗技术让患者的病历数据、影像资料等信息实现远程共享,双方医生借助智能分析工具,可共同对病情进行会诊并给出诊疗建议,让患者在本地就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吉林援疆医生张晶说。
  多年来,秉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对边疆人民的深情,一批又一批来自祖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奔赴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他们带着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在各关键领域发光发热,助力新疆的腾飞。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援疆模式也与时俱进。眼下,传统的“人力”援疆模式已逐步转向更具意义的“智能”援疆新阶段,共享、远程、广域、高效成为新时代人才援疆工作的新亮点。
  2023年以来,杭州援疆在持续开展“电商培育工程”、援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大楼的基础上,引进头部MCN机构,设立直播培训基地,助力当地培育电商人才。
  阿克苏市“95后”电商从业者米尔扎提·卡米力以前在外省卖干果,回乡探亲时看到很多人在家门口用手机直播就把农产品卖到全国,也萌生了做电商的想法。在杭州援疆的帮助培训下,他加入电商培训“蒲公英”计划,通过学习微营销运营、农产品社群营销技术和电商实训,1年时间就成为阿克苏地区有名的电商达人。
  “是智力援疆带来的机遇,让我用勤劳敲开了人生新的大门。”他高兴地说。
  “像卡米力这样的本地电商人才,就像蒲公英一样,已经撒播出致富的种子。”阿克苏市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中心主任杨哲说,在杭州援疆的指导下,阿克苏市先后引入阿里巴巴、遥望科技,梯次开展“天山计划”“蒲公英计划”“领航员计划”等电商培训班,  (新华社记者 李自良 刘兵 蔡国栋)(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