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杨柳词里思故乡

张华 (石河子)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4月24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那日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记忆的闸门倏然打开,关于折杨柳、做柳笛,这故园情便泛滥开来。
  诗中的折柳,是一首离别的曲子叫《折杨柳》,是因为唐朝有折柳送别的风俗。
  我们小时候折柳当然不是为了离别,那时候没有玩具,我们折柳是为了好玩。
  我记得那时候村子里的柳树不像如今的垂柳这般弱不禁风的,比较起来那时候的柳枝稍微粗一点,和筷子差不多粗细。折取一枝柳条来,把叶子刷掉,去头掐尾后留中间笔直一点的,再剪成几截,然后放在地上用脚使劲搓,直搓到树皮和树枝剥离,再抽出中间白白的枝条,柳笛就算做成了。
  我会做柳笛,但吹的技术不行,吹出来的音色很粗鲁。柳笛放在嘴里,味道相当奇怪,有点苦涩,也有树木的清香。
  吹一会儿觉得无趣了,于是再折一支,把断处的皮剥开,再捏住皮往下挎,这时候皮和叶子会一股脑往下刷,不要刷到底,留上一截,这样树枝皮和叶子会挤成一团,成为一个很别致的毽子,然后就可以提溜着柳条踢毽子了,只要有足够的精力,想踢多久踢多久。
  柳枝还能做出一种玩具来,就像扑克牌一样,除了王做两份,其余的每样做四份。树皮褪完的叫白皮,完全不退的叫青皮,其次三道皮的是王,两道皮的是扁担。玩这个游戏不能发牌,所以得靠技术赢取。我们围成一团,双手握着这些“牌”,再松开手,用一截树棍将这些“牌”一根根挑开,挑的时候不能弄动其它的“牌”,否则就算输,挑完之后,这才开始打“牌”,谁先出完谁就赢了。
  杨柳的花是最不受人待见的。一阵风吹来,那一地的花絮满处飞舞,说话的人都不敢大声,大声笑更是不能,唯恐一团飞絮飞进嘴里,难怪有“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之说。
  柳花张扬一段时间后,就会结出柳树籽。柳树籽成燕尾状,分成两排像哨兵一样站得整整齐齐的,一棵柳树上全结满了柳树籽,千条万条垂下来,说不出的好看。风一吹,你撞我我撞你,窸窸窣窣地响,像在说悄悄话一般。我们一点也不怜香惜玉,不等柳树籽老去,就迫不及待地摘下几条来,轻轻用手一刷,柳树籽就一粒粒掉了下来,我们三五个人围在一起开始摆龙门阵。要么下五子棋,要么摆字画,就这么可以打发一天的时光。
  这些玩法,现在的孩子们肯定听都没有听说过。比较起来,古人与我的距离更近一些。杨柳无数次出现在诗中。比如王之涣在《凉州词》里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今已几十年没有见到儿时的杨柳枝了,那一幕幕难忘的画面如今成了脑海里抹不去的记忆。唯有古人留下的诗词,时常将我带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