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馕店里结下的亲情

通讯员 孙卫利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6月10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一个4块钱,喜欢吃再来买……”6月2日一大早,在位于西小路的多朗纳馕店里,店主伊拉姆一边忙着打馕,一边招呼着顾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的馕店虽然不大,但生意还不错。我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这要感谢夏书记,是他帮我开起了这家馕店。”伊拉姆口中的夏书记,是市向阳街道21社区党总支书记夏中华。这家馕店记录着夏中华与伊拉姆一家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伊拉姆今年25岁,三年前跟随父母从喀什来到石河子21小区定居。伊拉姆兄弟姐妹5人,姐姐已经出嫁,他是家里的老二,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还在上学。因为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伊拉姆家的生活比较困难。
  夏中华到伊拉姆家走访时得知,伊拉姆以前在喀什以打馕为生,到石河子后也想从事打馕生意,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店面。夏中华将这件事记在心里,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
  “其实那天我只是随口说想开一家馕店。没想到,夏书记开始四处帮我寻找店铺,还帮我办理营业执照、购买打馕设备。”说起开店的经过,伊拉姆很激动。
  去年8月下旬,伊拉姆的馕店正式营业。这之后,夏中华经常到店里帮忙,还与伊拉姆一起探讨如何制作出多种类的馕,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伊拉姆的馕店制作出了葡萄干馕、葱花馕、芝麻馕、窝窝馕等9个不同口味的馕,店里的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21社区的工作人员也经常组团购买伊拉姆的馕,并在微信朋友圈帮伊拉姆宣传。现在,馕店通过每天的订单加上零售,可以卖掉近500个馕,伊拉姆家的月收入超过了1万元,这让伊拉姆心里乐开了花。
  “自从开了这家馕店,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都离不开夏书记的关心和帮助。夏书记就像我的亲人,只要我家有事都会找他。前段时间,孩子上学办手续、住院接送等,他都当成自己的事,竭尽所能帮着我们办。他对我家的恩情,我们一家人会永远记在心里。”伊拉姆的母亲古丽艾莎丽说。
  疫情期间,伊拉姆看到夏中华带领21社区的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守护社区居民的安全,便加班赶制了100多个热腾腾的馕送到了社区。“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社区干部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我要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伊拉姆真诚地说。
  夏中华说:“看到伊拉姆一家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感到特别欣慰。作为一名社区的党员干部,就是要为社区居民多办实事、好事,让各族群众团结、和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