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深化国企改革 激活发展新动能

——天富集团发电产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纪略通讯员 马荣 程汉鹏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1月13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以来,天富集团发电产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坚决打破惯性思维、路径依赖,以改革创新驱动催生发展新动能,产业深化改革的实效凸显,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赋予新的能量。截至2020年底,在装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产业年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19.11亿千瓦时,利润同比增长252.97%,发电量和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完善绩效管理办法
   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天富发电产业认真落实天富集团“改革攻坚年”部署,深化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三项制度”改革,完善绩效管理办法等五项核心制度,把全员劳动生产率、考核得分与指标横向、纵向对标情况和主观努力贡献度作为绩效考核分配的关键要素,发挥收入分配杠杆作用,坚决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该产业坚持“简单、高效、管用”的原则,注重价值创造思维、效益导向,回归绩效本质,使绩效向价值创造者精准定向倾斜。产业实施了“季度考评反馈、阶段集中奖励、年度整体统筹”的绩效考核模式,不断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该产业还积极树立“干部不是终身制”导向,鼓励员工扎根生产一线,加大绩效与出勤挂钩考核的力度,并将其作为员工晋岗、绩效分配的参照条件;聚焦安全生产主责主业,突出设备治理成效、技能培训和技能创新,加快优秀人员成长速度;优化分配结构,建立生产人员绩效与基础难度、管理难度、管理风险相匹配的分配体系,引导人员合理流动轮岗,让“干了不白干,学了不白学”的分配导向更加明确,将提质增效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走出去请进来
   加快职工专业技能提升

  该产业不断加强改革前瞻性研究,把握能源行业发展规律,未雨绸缪,提前积极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强全员市场竞争本领,提升企业生存能力。
  “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高背压机组如何实现纯凝运行工况。”2020年10月,发电产业生技科专工吴承海向专业岗位人员讲解新项目知识。该产业引导职工树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加强员工的业务学习和对外交流,以积极适应新时期新能源行业发展形势;第一时间传达落实上级单位发展会议精神,倡导公司发展人人有责,凝聚强烈发展共识。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该产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注重在能力上培养员工,激发了员工技能提升的热情。产业全面推行“全能值班员”培训,对50余名员工回炉再造,实现人员培训与设备治理深度融合,目前产业已有6名运行全能值班员通过考核上岗;持续推进“走出去”管理模式,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对贵州、五彩湾、北屯、印尼等疆内外、国内外19个项目进行技术帮扶,实现资源共享,130余名发电产业员工组成的技术团队为天富运维品牌的树立再立新功。


 提倡担当作为
   激发企业改革发展活力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破除企业存在的不利于改革创新的陈旧思想观念,是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该产业倡导“亲民、务实、高效、担当”的工作理念,提出“提倡担当作为,反对庸碌无为”等九项转作风要求,扭转员工在工作中慢作为、不作为等现象,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该产业牢固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在情感上贴近员工,在舆论上引导员工,在发展愿景上凝聚员工,在能力素质上培养员工,在选人用人上激励员工,在福利改善上惠及员工。产业持续做好员工幸福指数提升行动,先后建成了职工图书馆、心理咨询室、产业蔬菜大棚,并对一线食堂进行了煤气灶改电灶。这一项项关爱职工的措施,凝聚了人心,激发了职工创业干事的热情,形成了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