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无言的战友 深情的守护

——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犬队的故事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佳宜 文/图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4月0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它们参与多次安保、刑侦工作,能根据复杂的指令搜索犯罪证据,通过嗅觉迅速找到犯罪嫌疑人,准确搜寻到爆炸物和毒品……
  它们勇猛顽强,机智果敢,恪尽职守,使无数罪犯难逃法网。
  它们虽无言,但却用特殊的方式,给平安石城加上安全的注脚。
  2020年,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犬队荣获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颁发的地市级警犬工作先进单位称号,9只警犬荣获功勋犬称号;两人被评为警犬使用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警犬工作宣传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警犬工作优秀辅警文职人员,1人被评为优秀警犬实战指挥员。警犬队的训导员与特殊的“战友”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热血书写着别样的风采……
  危急显身手 忠诚立心间
  3月22日凌晨1时许,147团辖区居民陈女士报警称,其4岁的女儿杨某于3月21日19时许走失,家人寻找6小时未果,请求警方帮助。
  接警后,十户滩派出所迅速组织民警查找。因正值化雪时节,道路泥泞,加之周边平房建设杂乱,巷道错综复杂,寻找难度极大。
  十户滩派出所民警经过长时间寻找,终于在一处田间小路上发现了小孩的足迹。继续寻迹追踪后,足迹在一水泥渠道边消失,现场唯一的线索中断!在寻找未果后,大家想到了向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寻求支援。
  警犬训导员戴伟、骆文琦带着刑侦警犬“喙尔炫”迅速出动。经过各警种的默契配合,10余名警力历时7个小时的寻找,终于在荒凉的野外找到了走失女童。此时,小女孩的脸颊已冻得通红。当陈女士从民警手中接过小女孩时,喜极而泣,留下激动的眼泪。
  近年来,我市公安局警犬训练基地进一步推动警犬技术工作发展,全面提升实战能力。犬队现有30头犬,训导员现有12名,平均年龄30岁左右。他们不仅在安保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刑事侦查中也承担着追踪、搜索、鉴别等重要职能,充分发挥警犬技术在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
  警犬队的警犬们各个身怀绝技,搜救、搜毒、制敌样样精通。10年来,警犬队共参与交警支队交通事故鉴定400余起,参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余起。
  戴伟是2015年到警犬队工作的,算是队里比较年轻的训导员。说起初到队里的情形,戴伟记忆犹新。他说:“2015年9月,我第一次来到警犬队,既紧张又兴奋。看到战友们黝黑的脸和犬舍里不停吠叫的警犬,我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戴伟到警犬队后,带的第一只犬,是一只名叫“杰森”的马里努拉犬,当时只有6个月大。
  不是所有狗都能成为警犬,一只警犬的养成要经历许多艰苦训练。
  训导员要根据每一只警犬的特性,经过反复训练,通过了体能、智力等层层筛选后,警犬才能合格毕业进入警队。
  警犬要跟随民警一起查看现场、搜寻等,如果胆子小,不能适应陌生、复杂的环境,就难以胜任警犬工作。
  警犬一天的训练从早晨8点半开始,至晚上9点结束,分四个时段在训练基地、山林、水库、城区等不同环境下进行。“通过大量反复的训练,力争让警犬在各个时段、各种环境下都具备实战能力。”戴伟说。
  此外,训导员还要经常带着幼犬在各种恶劣天气下进行训练,以便尽快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每只警犬每天至少要保证跑步五公里的运动量。”戴伟介绍说,为了保证每只警犬都有充足的运动量,警犬队还特地为它们定制了跑步机,每天它们都会跑上8-10分钟。
  “同时,我们也会根据警犬的种类和每日出勤状态,为它们量身制定跑步时长和公里数。”同为训导员的冯雷说,跑步机上练体能是警犬的必修课,主要是为了增强警犬体能,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作业时间,增强其战斗力。“热身、慢跑、提速……它们运动时我们都要在旁边监督。”
苦练砺尖兵 携手铸平安
  早春的一个清晨,天还未亮,警犬基地内的警犬们已活跃起来,在犬舍内窜来窜去,等待着训导员的第一声口令。
  “嘘!”哨音一响,原本不安分的警犬们一下竖起耳朵,收住腿脚,齐刷刷地望向哨音传来的方向。
  训导员挨个认领各自的警犬,警犬也在训导员的带领下乖乖站好,因为他们的上班时间到了。
  地越式匍匐架,陡峭的人字墙,两米高的圆形圈,超高难度的90度垂直爬梯……警犬基地的训练场上,一长排的障碍训练器材已准备就绪。
  “‘流卡丁’,准备好了没?”训导员冯雷拍了拍站在面前的德牧“流卡丁”,“流卡丁”半俯下身子回应着冯雷。今天,“流卡丁”要进行两米起跳穿过圆形圈的训练。
  “嘘!”哨音刚停,“流卡丁”如同脱缰的野马,蹦腾跃起,前后两脚互相交替着迅速奔跑到起跳点,只见它头部朝前伸展,运用颈部的力量,配合前后肢快速向上挪动,轻巧地从圆圈里穿越而过。
  另一边,训导员张扬带着三岁多的德玛杂犬“里比尔”开始防爆训练。地面上的测试罐子摆成一排,只有一个罐子里装有爆炸标记物。
  “里比尔”伸长舌头,敏锐地绕过一个又一个测试罐,当它走到第四个测试罐前时,速度慢了下来,用鼻子将测试罐嗅了嗅,然后趴在了测试罐旁边,锁定“战利品”,安静地等待着训导员。
  从出发到发现装有爆炸物品的测试罐,整个过程,“里比尔”用时不到10秒。
  在张扬看来,和警犬接触时间长了,就像人和人谈恋爱一样,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我心情不好时,它的积极性也不高。它在训练中犯了错误,我一个表情它就知道该怎么做,训练时间久了,训导员和警犬们一个眼神就可以心意相通。”
  警犬队的明星训导员冯雷在2008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公安局警犬队。
  冯雷说:“印象最深的犬有小强、丁丁、翠花。小强是我训的第一头犬,在5年时间里我只带这一头犬,感情比较深。它比较通人性,比如喂它吃的,由于铁丝网太密,骨头塞不进去,它会趴下用眼神和爪子指引人从门下面塞进来。它生病时,我给它做病号餐,它尝一口,要不好吃,它会背过身斜着白我一眼。它是头刑侦犬,集鉴别、扑咬、追踪能力于一身。警犬主要靠气味鉴别在案件侦查中发挥作用。它的能力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可是在案件中使用它的机会少,没有发挥它的全部实力。2015年小强死后,单位没有刑侦犬了,搜毒搜爆犬也已经年龄很大了。我就开始集中精力训练搜毒搜爆犬‘丁丁’和刑侦犬‘翠花’。”
  “坐、卧、立”基础训练和“解救人质、越障、扑咬、搜爆”等实用科目是警犬班的日常训练内容。
  一个简单的“坐”,既有正面坐、侧面坐,还有坐延缓。为了固定住动作,既要强化犬对动作的记忆,又要避免因单调乏味引起犬的反感。冯雷将几种动作穿插进行训练,带着“流卡丁”围着操场一跑就是几十圈,喊了不下上千次口令。每天6小时的训练,冯雷的嗓子喊哑了,鞋子跑坏了,脚也磨出了泡。
  “我很喜欢警犬训导员这个工作,领导也很支持我。只要我花功夫训犬,领导就给我非常宽松的环境。晚上和周末我经常自己打车回单位训犬。仅一年的时间,我就训成熟了两头犬。”冯雷说。
  “它们是我们的无言战友。”早上带犬出操进行基础训练,上午进行实用科目演练,下午进行体能训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警犬班的所有“战友”都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
既是战友又是孩子
  训练出一只合格的警犬需两到三年的时间,而通常一只警犬的工作年限仅有七、八年,在这段时间中,它们需要完成物证搜索、搜爆、追踪搜捕等任务。
  采访中,记者发现,训导员们的身体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小伤疤。“都是警犬挠的,训练时受伤是常事。”提起这些印记,训导员戴伟说。
  陈智勇训导的“安妮”,最擅长的便是扑咬。“扑咬是治安犬技能中的重中之重,警犬通过扑咬嫌疑人的手肘,让其失去犯罪行为能力。”陈智勇说。在练习的初期,需要警犬训导员当人肉靶子,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都得将重达十多斤的保护臂套戴在手臂上。刚开始时,训导员并不知道狗嘴巴张合是多少,会咬多深,这些都得慢慢尝试,因此手臂常常是旧伤未恢复,新伤又至。
  “这些警犬像极了家里的熊孩子,看起来很乖,但有时也很任性,不愿意受约束,打不得骂不得,只能靠耐心一点点磨合。”说到这些战友们,大家是又爱又恨。
  “警犬的训练和使用,就是训导员与警犬之间相互信任、默契配合的过程。”训导员戴伟说,训导员的每个动作指令,警犬都能立即回应。这样的默契,都是双方在朝夕相处中建立起来的。
  冯雷说:“照顾警犬有时候比照顾孩子还要费心。警犬每天吃的除了优质犬粮外,中队还配备了钙胃能、发育宝、犬只专用罐头、鸡骨架、牛肉等丰富的辅食,确保每只警犬都能够健康成长。可以说,警犬比我们吃得还好。”
  训导员们坦言,一天24小时,和狗狗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还多,警犬早已成了训导员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警犬健康自是好事,但若遇到警犬生病,训导员可比自己和家人生病还心急。
  执行任务时,警犬雷厉风行,是训导员的亲密战友;平时休闲时,它们打滚撒欢,与训导员温情互动。
  “有一种聆听,牵动着你的神经,感受与你的距离。有种感情叫作懂,有种行动叫作等,有种默契叫作忠,有种信任叫作宠……”这首《神犬奇兵》片尾曲就是警犬训导员与警犬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从警犬队成立至今,警犬基地已有50多条警犬离开,有的因年龄大“退役”了,有的因病不在了。每当面对“老伙计”离开的时候,训导员们总是恋恋不舍,眼含着泪水,敬礼表达敬意。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坚守信念、守护一方平安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