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上接一版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1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上接一版)“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炒面”……全国各族人民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全方位支援保障,体现了万众一心维护国家利益的强大意志。
  炮火声远,复兴路近。今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新时代英雄赞歌唱响神州——
  60载深藏功名无私奉献的张富清、用生命坚守祖国东大门的王继才、至诚报国的黄大年、英雄机长刘传健、“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
  (二)“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冲锋的军号声成为许多美国士兵的噩梦。他们始终无法理解志愿军为什么一听到冲锋号就总能激起昂扬斗志,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这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志愿军第15军战士邱少云在作战潜伏中,不幸被敌人的燃烧弹击中。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强忍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牺牲前,邱少云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
  这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在赴朝作战前的动员会上,志愿军第20军连长杨根思向战士们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
  这是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上甘岭战役中,年仅21岁的通信员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用生命为战友开辟出前进的道路。
  鏖战长津湖,战士们埋伏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冻死后仍保持随时准备冲锋的姿态。
  “朝鲜战场遍地是英雄。志愿军将士总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成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说。
  从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到和平时期的攻坚克难,从“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精神到“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胆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民一以贯之的风骨和品质。
  (三)为和平、为正义——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正义而战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也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1952年1月2日,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天寒地冻中,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三次潜入冰冷的水底,以自己21岁的年轻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崔莹生存。
  朝鲜人民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竖起了木牌,上面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当“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马克·克拉克上将沮丧地承认,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时,全世界看到,从战火中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维护人类和平的决心是多么坚定!
  1958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盛大国宴上,充满深情地说:“你们所建立的伟大功勋,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榜样,它将永远载在进步人类的史册上。”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016年7月,南苏丹首都朱巴爆发激烈交火。中国维和步兵营遭袭,两名战士牺牲。一位是刚满22岁的李磊,一位是33岁的杨树朋,他们都来自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前所在的部队。
  1950年冬,抗美援朝战场上,28岁的杨根思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不同的年代,同样的壮烈牺牲,同样的英雄无畏。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
  “我们会继承你们的精神,振兴我们的祖国。”“中国的勇士,每次望见五星红旗就会想到你们,向革命先烈致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奋斗!”……辽宁丹东鸭绿江畔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留言板上,参观者们以真挚留言致敬“最可爱的人”。
  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必将以更加自觉、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