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防控 不恐慌 信科学
——师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郑琴谈德尔塔病毒防控融媒体中心记者 骆晓蓉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1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自7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报告发生本土病例以来,20天来已波及15省31个市。这波疫情有哪些特点?跟以往疫情有哪些不同?防控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师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郑琴。
记者:南京市的疫情有何特点?
郑琴:南京市的这波疫情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这个疫情是由德尔塔变异株输入引发的。二是时间比较特殊,正值盛夏暑假期间,旅游度假景区人员聚集。三是发生的区域是人口密集区,而且流通相对很大的国际机场。由于这三个特点,现在这个疫情已经向省内其他地市或省外扩散,短期内仍然还会有继续向其他地区扩散的风险。
记者:德尔塔毒株有何特点?
郑琴: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病人呼出的气体毒性大;因转阴时间长故治疗时间长,容易发展成重症;可能出现“免疫逃逸”。
记者: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是否发生变化?
郑琴: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没有改变,仍然是通过以下几个主要途径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物传播;空气传播。
记者:德尔塔病毒引起的病例临床症状有哪些?传染源有哪些?
郑琴:不发烧;喉咙痛;有鼻涕;嗅觉、味觉失灵;身体酸痛;眼睛红、结膜炎;有红疹、皮疹;腹泻、腹痛;意识模糊;口鼻留血等。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记者:哪些人属于此轮疫情的密切接触者?
郑琴:与之前的防控方案(第八版)相比有所变化,这次“密接者”的定义为: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在发病前4天,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都是密切接触者。
记者:哪些人回到石河子需要隔离?
郑琴:中高风险区返回人员需要集中医学观察14天,定期检测核酸;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需居家健康监测14天。
记者:疫情期间,工作场所应如何做好防护?
郑琴:进入工作场所要配合做好体温检测、“健康码”出示、出入登记等;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向单位报告,不要带病上班;在工作场所中,应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开窗通风、少聚集;乘坐电梯时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按钮;对于机场、火车站、公交车、商场、餐饮、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场所的疫情防控规定开展工作。
记者:目前正值暑期和旅游旺季,民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郑琴:首先是坚持戴口罩。口罩非常重要,不管是保护个人不被感染,还是感染者保护别人不被感染,都是非常重要的,已经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预防措施。要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习惯,尤其是前往公共场所,特别是进入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空间时,一定要佩戴口罩。其次要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尽量避免人群聚集。第三,要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手卫生尤其重要,要勤洗手,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和流动的水来洗手。外出返家后,要及时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和流动的水来洗手,必要时要使用消毒湿巾或者免洗消毒液进行消毒,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第四要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在居家和办公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两到三次。第五,自觉坚持安全出行,避免带病上班、上学。第六,有发热、干咳、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报告自己跟高风险人员接触和到高中风险地区旅行的经历,要提醒医生。另外,出行之前要做好出行计划,提前了解旅行目的地的风险状态,安排好自己出行活动。
记者:我们国家防控措施突出的五个字有哪些?
郑琴:我们的防控措施更要突出快、狠、严、扩、足。这五个字怎么解释呢?“快”,就是出手快,做到响应快、决策快、处置快,确保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跑在病毒的前面。“狠”就是要管控狠,第一时间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排查和管控,确保在最短的时间以最有力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严”就是要措施严,及时总结经验,筑起严密的防火墙,确保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严防死守。“扩”,就是精准的扩,果断扩大包围圈,加大排查、筛查范围,坚决不放过一个潜在的感染者,确保将传播的风险尽快控制在管控范围之内。“足”就是要保证隔离点充足,储备足够的隔离场所,一旦划定隔离范围,要坚决做到应隔尽隔,规范隔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