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传承兵团精神 扎根奉献边疆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17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144团: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产业基础
134团:人居环境整治按下“加速键”
  下野地讯 通讯员刘飞报道 连日来,在134团11连农机停放地面摊铺施工现场,工人们穿着反光服,头戴安全帽,统一佩戴蓝色口罩,打地坪,无尘化作业……这是134团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建设的一个场景。
  当前,在抓紧抓细疫情防控的前提下,134团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建设,坚守人员健康和安全施工两条底线,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工作,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列出年度工程时间表。
  134团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总投资4497.83万元,主要用于1连、11连、24连等11个连队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职工周转宿舍8间及连队外墙粉刷12.47万平方米;新建农机棚14346平方米、农机停放地面摊铺面积36478平方米,硬化连队道路16.3公里;新植、补植连队道路绿化22210棵;新建连队灌溉PE管共计40750米及附属工程;配套连队太阳能路灯127盏。项目建设期为两年,2022年10月全面结束。
  钟家庄讯 通讯员石海报道  近日,在新疆吉康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5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工地,工人们千方百计抢进度、赶工期,朝着项目9月底全部完工的目标迈进。
  据介绍,该项目是144团今年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建设规模为年出栏5万头生猪。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产值2000万元,解决团场百余人就业,带动团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产业兴旺真正惠及团场职工群众。
  近年来,144团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培育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乡村振兴。按照兵团、师市“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的总体要求,围绕自身土地、交通及丰富的畜牧资源等优势,该团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同时靶向施策招大引强,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推进产业集群化精细化发展,为团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同时,这个团针对不同的企业项目,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实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当好引资企业的宣传员、组织员、联络员、服务员,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温度与速度,确保招商引资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王健既是这个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是负责“一对一”项目的服务专员。他每天都要到项目工地转一转,解决项目工地的“堵点”“痛点”“难点”,全力当好为项目排忧解难的公仆。
  无微不至的帮扶服务使得一批批项目在144团落地开花。1至7月,该团引进、落地在建项目11个,总投资3.34亿元,实现了协议资金、项目数量、质量和实际到位资金“四攀升”,为团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147团: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
  莫索湾讯 通讯员张彬报道 为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8月14日,147团召开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
  与会人员观摩学习了该团8连人居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和做法。  在随后的推进会上,各连队、各施工队汇报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情况,并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
  针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该团要求,各单位、各施工队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工程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学习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找差距,补短板,精益求精,努力打造职工群众满意工程;对本单位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再安排、再动员、再推进;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本单位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整洁、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推进团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接一版)
  时年19岁的二代军垦人马军武也参加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为了预防水灾隐患,兵团在缺口处设立了一个水文点,马军武主动申请在此驻守。这一守就是30多年。30多年来,马军武和妻子张正美听坏了几台收音机,烧坏了几盏柴油灯。“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马军武的话慷慨激昂。
  类似的事迹在兵团比比皆是:为国巡边50多年、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的魏德友,祖孙四代接力守护边境线的王传德,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守卫水库30多年的李炳清,守护灌溉万亩良田的水渠达26年的蒋兴晖……“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屋后头。”67年来,在新疆漫长的边境线上,兵团战士们辛勤耕耘、忠诚守卫,做“永不挪动的界碑”。
  “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本色,也是‘兵团精神’的灵魂和旗帜。对祖国忠诚,对人民负责,是兵团人不变的价值取向。”兵团党委书记、政委王君正说。
  1966年,17岁的上海知青姜万富踏上了西去的火车,火车跑了3天4夜才到吐鲁番,而这里离他工作的地方还有1500多公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叶城二牧场,迎接姜万富的是低矮阴暗的“地窝子”、扑面而来的蚊虫,冬天这里的温度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在这个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牧场,姜万富工作了一辈子,凭借精湛的技术,成功实施了2000多例外科手术,无一感染,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驴背上的白衣天使”。
  同来的知青后来纷纷返城,姜万富却选择了留下。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千里之外的女儿让他牵挂,可姜万富说:“我的医术放在上海不值一提,大医院里有本事的医生多了去了,但在这里,乡亲们需要我……有我这样的医生在,就能给病人争取到救命的时间。”
  奉献已融入兵团人的血脉:终身从事细毛羊事业、培育出“中国美利奴”的科学家刘守仁,30多年走了26万多公里、救治病人2万多人次的好医生李梦桃,30多年走遍南疆牧场、为各族群众防治病虫害的农业专家吴翠云……
  岁月流逝,青春无悔。一代代兵团人在平凡的工作中践行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忠诚誓言。
  新一代兵团人继承和弘扬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把兵团精神融入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奋斗中
  “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兵团团场大都分布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戈壁沙漠。但就是在被一些外国专家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严酷环境里,兵团人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出千万亩良田,建立起座座现代化新城,构建了数千公里生态屏障……昔日瀚海戈壁,今日黄沙披绿、稻麦飘香、果树成行、银棉如山……
  石河子市被誉为“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第一代老军垦陆振欧回忆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那时只有车马店、卖馕的几户人家,除了北面芦苇地,到处是荒滩戈壁。”第一代兵团人喝盐碱水、睡“地窝子”,人拉肩扛、挖渠引水、改造苇湖、开垦荒地,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之边打造了一座现代化新城。如今,石河子市碧水绕城、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绿荫掩映座座现代化厂房。石河子崛起为新疆重要工业基地,享有“戈壁明珠”的美名。“石河子从一张白纸起家,发展到现在,靠的就是兵团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陆振欧感慨地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一件补了296块补丁的军大衣令参观者为之动容。这件“镇馆之宝”是军垦战士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精神的见证。几代兵团人正是秉持这种精神,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新疆每3亩耕地中有1亩是兵团开垦的;新疆粮食产量的19.9%、油料产量的30%、甜菜产量的44.5%来自于兵团。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在兵团,兵团棉花单产多年保持全国纪录。
  60多年来,兵团人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了上万项水利工程,栽种了上亿棵树,在万古荒原、戈壁、沙漠中建起了近200个大小城镇和一个个花园式的农场,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
  今天,新一代兵团人继承和弘扬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把兵团精神融入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奋斗中。
  在脱贫攻坚一线,处处闪耀着新一代兵团人的身影。清华大学博士生、现任兵团党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魏宇杰曾在南疆兵团第三师五十一团工作了近3年。他和同事们利用废旧厂房办纯净水厂、生活纸厂、防冻阀厂、馕厂、红柳烤肉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使这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团场顺利脱贫。“每当夜深人静,我都在想,来到兵团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上的富足。”魏宇杰说。
  在抗击疫情一线,处处挺立着新一代兵团人的身姿。2020年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0名骨干组建救援队驰援武汉,收治患者1760人,治愈患者868人,实现了住院患者零死亡、舱内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复发。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学生林雨谦说:“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光辉历程令人钦佩和鼓舞,我们会继承发扬老一辈人的光荣传统,不畏艰难险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光和热。”
  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处处诞生新的创造。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主动参与喀什地区“一市两县”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通车及在建公路里程达465公里,惠及近70万名兵地群众;第八师石河子市与玛纳斯县共同投资4.9亿元,建设横跨玛纳斯河、连通两地的石玛大桥,打通了新的交通渠道……
  兵团精神代代相传。今天,青年一代像先辈们一样义无反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新疆的发展,为祖国的边防继续贡献青春与热血。
  (原载《人民日报》8月12日6版)
定制客运平台新开5条团场线路 往返石河子市与122团、132团、133团、134团、144团
  石河子讯 通讯员杨晨报道 8月14日,新疆首家定制客运平台“长运·帮邦行”新开石河子市往返122团、132团、133团、134团、144团5个团场客运线路。
  “长运·帮邦行”自今年4月底在石河子运营后,开通的石河子往返148团、149团、150团和乌鲁木齐市线路已运送旅客3万多人次,市场前景看好,受到出行群众青睐。
  根据群众出行需求和市场调查,“长运·帮邦行”进一步扩大定制客运的覆盖范围。8月14日,新开了石河子市往返122团、132团、133团、134团、144团5个团场客运线路,以满足这5个团场群众拼车、包车、寄件的需求。出行旅客只需坐在家里,提前半小时通过手机“帮邦行”公众号、APP或拨打电话“95170”预约,就可享受安全、便捷、舒适、实惠的上门接送服务,
  新开通的5条团场客运线路投入新车10辆,均采用“帮邦行”定制的东风风行、科尚EV品牌纯电动新能源7座高端商旅客车,所有司乘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业务、防疫培训,取得相应资质。线路运营初期,新用户首单只需19元。
  疫情防控期间,“长运·帮邦行”严格落实师市交通运输疫情防控要求,司乘人员做好佩戴口罩、测温、核酸检测、出车前和收车后车辆卫生、消杀、通风工作,全力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健康,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据悉,下一步,“长运·帮邦行”将根据客运市场需求,开通石河子市往返121团、141团、142团的定制客运线路。
  相关链接:
  144团、122团、134团拼车首单票价每人19元(原价30元),五座包车票价每人89元(原价120元),七座包车票价每人149元起(原价180元),寄件10元起;133团拼车票价首单每人29元(原价40元),五座包车票价每人129元(原价160元),七座包车票价每人209元(原价240元),寄件15元起;132团拼车票价首单每人39元(原价50元),五座包车票价每人169元(原价200元),七座包车票价每人269元(原价300元),寄件2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