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四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群众心中的“女将军”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1月1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胡友才

  1942年,赵加兰出生在苏北一个叫石榴树乡的一个农民家里。因家贫上不起学,她从小养成了爱劳动的美德。
  1962年,刚满18岁的赵加兰就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又被提拔担任石榴树乡妇女主任。在家乡,群众称她“好姑娘”。后经人介绍,嫁给现役军人王同志为妻,结婚后夫妻关系很和睦。
  1964年,丈夫从部队转业,赵加兰就随丈夫支边来到新疆,被分配在当时我任连长的兵团独立团(现152团)1连务农。她工作的泼辣劲又在连队得到展现,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不久就被任命为妇女一排排长。
  当排长后,赵加兰工作更加积极肯干,吃苦耐劳,连领导交给她们排的任务,没有完不成的。因她工作积极勤劳能干,从不拖连队后腿,群众亲切称她“女将军”。她所带领的排也就成了连队生产一支主力军。
  1968年7月初的一天,一场洪水冲毁了盘山渠,8000亩禾苗急需灌溉。时间就是命令,抢修盘山渠就是战斗。团长高文才要求我们连两天完成抢修任务。于是,我带领三个男排长和两个女排长,赶到盘山渠接受任务。
  当我们来到盘山渠二渡槽和三渡槽之间峡谷地段时,还没等我开口,赵加兰就主动请战:“连长同志,这段活难干,交给我们吧?”“不行”“为什么不行?”“这段任务清淤工作量大,困难多,还是交给男二排去完成。”我说。“连长同志,请你相信我们,我们妇女一排干活不比男排差,这里活难干,你就交给我们吧!”“好。”
  我的话音刚落,赵加兰就第一个跳进了渠道泥浆中。在她的带领下,全排37名女同志“扑通、扑通”全都跳到泥泞中,用桶刮、用锹甩,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她们脸上、身上全都沾满了泥巴,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其他4个排也在各自地段上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整个清淤工地上,人头攒动,欢笑声和铁锹撞击声汇成一曲交响乐。妇女一排80多米的清淤任务,仅用大半天时间就完成后,还主动支援其他排。两天清淤任务,我们连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赵加兰完成任务快,工作作风泼辣,群众亲切称她为“女将军”,也受到团里的表扬。
  1979年,我们连生产又是丰收年,4000亩小麦穗大粒饱。抢收小麦,又是一场战斗。当时,我们连仅有一台“开封”牌牵引式收割机。为了抢收小麦,我安排机车连轴转,人员分白昼班,麦收完地腾完,麦茬地头伏天地翻完。赵加兰又是第一个找我要重活。她说:“连长同志,你把跟收割机收小麦的活和拉麦草腾地的活,交给我们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我看她态度坚决,就把跟收割机的任务交给了她。4000亩小麦,一台收割机收割,原计划用10天收完,我们仅用9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任务。在夏收总结大会上,赵加兰又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团长高文才亲手给她戴上大红花。
  1980年5月,我们刚完成大战“红五月”任务,年仅36岁的赵加兰突发心脏病离我们而去,让全连的同志们都悲痛不已。一晃40多年过去了,当年和她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还时常谈论“女将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