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猪油灯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2月18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高永明 (石河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在奎屯读小学。那时奎屯初建,人口不多,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群众到了过年,虽然风俗习惯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习惯是一样的,就是不过完正月十五,这个年不算过完。
那时奎屯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城市,也没有正规的乡镇,没有像内地过年一样的年集。我们一帮子小孩除了玩平时经常玩的雪爬犁、滑雪板,过年了,就拿上父母给的一点零花钱,跑到国营商店买一些鞭炮玩。胆子大的娃娃,自然选择买大点响点的鞭炮,我胆小,常常选择那些小点的鞭炮或者呲花炮。我们个个小口袋里塞得满满的,不是糖果,只有炮仗。
眼看着快要过十五了,我们一群小伙伴看见附近的木工厂、食品厂、楚剧团、勘测大队等单位的居民家门口,早早挂起各式各样的花灯,我们几个要好的小孩,也买来红的绿的彩色纸和蜡烛,学着大人们的制作方法,做点小的彩花灯,虽然做的东倒西歪,但是到了晚上,把灯里的蜡烛点着,掂在手里,也可以沾沾自喜地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那时候,大部分职工家庭生活困难,我们小孩向家里要钱买纸买蜡烛玩花灯,大人们很心疼。因为花灯在我们手里,一般玩不到一晚上。为啥?一疯一跑,蜡烛一倒,就把花灯点着烧掉了。怎么办?于是,父亲就教我制作猪油灯。
那时候,制作猪油灯的材料家家都有。其实所谓的猪油灯,就是用一截青萝卜,把上半部分的瓤子掏空,抓一把炼好的猪油,中间裹上一根粗绳儿或者粗布条儿,放在掏空的萝卜窝窝里面,然后把萝卜稳稳当当地固定在花灯的底座上。萝卜不会倒,猪油灯也不容易灭,猪油点完还可以换,这样一盏花灯可以玩很长时间。
那时候,职工家庭家家有菜窖,最不缺的就是入冬前储备的白菜萝卜。每到正月十五,我们家里的萝卜就派上用场了。记得住在最前边那排房子有个叫周雪智的同学,他每年掂着的猪油灯最好看,因为他的猪油灯外面的萝卜皮上,被他八级技工的父亲刻出了漂亮的图案,煞是好看。记得他的父亲常在萝卜皮上刻“福”“春”“五谷丰登”等字样。
每回掂着猪油灯出门,父母都要反复叮嘱,不要掂着猪油灯往有柴堆的地方去,不要掂着猪油灯相互打闹。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掂着猪油灯把家里的旮旮旯旯全部照一遍,一边照一边还小声念叨:“花灯照花灯照,大鬼小鬼都跑掉;灯照亮,灯照亮,全家人人都兴旺。”那时候我虽然小,但是我心里明白,父母这样的念叨,一方面是驱鬼辟邪,另一方面是对家人有个美好的祝愿。
每次掂着猪油灯玩耍回来,猪油灯如果还没燃烧完,大人们不让吹灭,就叮嘱我们让它自然燃烧熄灭。每次我们还要看熄灭后的猪油灯芯上,是否会结出不同形状的黑褐色的灯花。如果灯花结出的东西像苞谷粒,父母就会说来年苞谷丰收;如果结出的像麦粒,那就是说小麦丰收……总之,结出的灯花像什么,这一年国家就会丰收什么,现在想来,这只是父母和所有善良的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期盼和希望。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我退休后生活在城市中,每到正月十五,就可以看见政府组织的民间社火活动,敲腰鼓、扭秧歌、舞狮子、耍龙灯、划旱船等节目。我给十来岁的小孙子说起我们小时候正月十五做猪油灯的事情,小孙子听的一愣,“爷爷,啥叫猪油灯啊?”
是啊,现在超市、集市满大街都是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花灯,各种玩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那粗糙难看、费劲费力的猪油灯早就随着时代的变迁淘汰了。
又到了正月十五,儿时那忽忽闪闪的猪油灯,依然点亮在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