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经济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连里来了科技特派员

融媒体记者 张德智 通讯员 闫敏 文/图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25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特派员来了!”
  5月21日上午,在149团7连一条通往棉田的小路上,两个头戴遮阳帽骑着电动车的年轻人一出现在地边,便吸引了正在地里干活的职工的注意,他们纷纷把他俩连拉带拥地“请”进了自己的棉花地。
  “特派员,咱这棉花已长到五叶一心,下一步管理工作该咋跟上?”“啥时候施第二遍肥啊?”……
  一个个问题带着棉农们的焦虑抛向了两个年轻人。听了职工的疑问,年轻人马上现场讲解,认真解答棉农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这两位被职工们称为“特派员”的年轻人,是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今年派到149团7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高海强和杨京京。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科技兴农战略,石河子农科院依托人才团队、科技成果等资源优势,选派科技骨干驻连服务,围绕团场种植业、林果业需求及该院科技成果,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职工培训、试验示范、农情监测、成果转化等合作。这些科技骨干依托“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共建连队为核心服务示范区,辐射服务全团。同时,积极将科技和创新要素送到基层,支撑团场农业发展,助力职工增收。
  今年3月中旬,石河子农科院分别与149团、141团和134团签订了科技合作服务协议。各团领导高度重视,连队“两委”积极解决科技人员驻点服务宿舍、办公设备。4月20日,9名科技骨干相继进驻149团7连、141团13连、134团11连开展科技服务。一个多月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驻点科技人员与连队“两委”、职工打成一片,他们的工作受到干部职工的肯定。
  149团7连是一个种植面积达到14891亩的大连队。驻连科技工作站负责人刘洪亮和高海强、杨京京一起,对连队条田进行调查后决定以点带面,在农田减少化肥、农药投入量,推广使用生物肥,实现绿色种植。他们在7连指导3户种植大户在800亩棉田里开展菌淋田下生物肥棉花示范应用。为了做好示范,他们又分别于4月16日和5月10日,两次组织专家对示范田棉花生长情况开展交流学习。目前,示范田的棉花长势喜人。示范户朱全路高兴地说:“使用了生物菌肥,今年我的棉田每亩增加苗数1000株,有望创造新的丰产纪录。”
  石河子农科院驻134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于4月24日在该团11连挂牌成立。进驻连队后,在副研究员罗勇的带领下,特派员们首先开展农业生产基本情况调查,掌握生产第一手资料,了解连队和职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同时,该工作站充分发挥团队技术优势,根据连队往年产量确定高、中、低各3块棉田进行跟踪服务。针对现阶段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派员们给连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完善了连队各种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形成了示范效应。
  针对目前11连部分棉田苗期中耕落实不到位,出现棉花长势不匀、虫害防治不及时的现象,工作站及时制定出具体解决方案,要求职工们对长势不匀的条田提前进头水;同时密切注意虫情动态,及时进行防治;适时中耕,提高地温,促苗早发。职工们积极响应,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图为5月21日,石河子农科院驻149团7连科技工作站的科技特派员在作棉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