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经济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今年以来,石河子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1月07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今年以来,石河子开发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动补齐服务短板,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调动全区之力,对标先进,先行先试,全力推进一流的政务环境、产业环境、城市环境建设,确保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硬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也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疆赛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石河子开发区管委会全资国有公司,承担着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走进该公司承建的开发区中小企业园,石河子市天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新厂区项目建设正酣,工人们正对厂房内的地坪及设备基座进行支模及混凝土浇筑,室外管沟开挖和管道敷设也在紧锣密鼓中。
  石河子市天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厂区场地小,生产规模有限,每年因订单接不过来至少减少500万元的收入。通过开发区管委会的引荐,该公司新厂区落地中小企业园,新厂用地面积是原厂区的5倍,货场是原先的3倍,搬迁新厂后,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采访中,石河子市天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吕爱君告诉记者:“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非常火爆,但受限于生产规模,很多订单只能无奈推掉。开发区管委会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主动联系,给我们建了新厂房,满足了我们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新厂房建好了,天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却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境。考虑到该企业的实际情况,赛德公司与公司签订了代建厂房协议及租赁和回购协议,极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我们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和促进发展的先导性工作来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为园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谈及如何做好企业的“店小二”,赛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冯涛说。
  为了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石河子开发区构建了“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牵头部门+配合部门+服务管家”的下沉式服务队伍。在打造服务“软”环境方面,筹建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为群众和企业在项目审批、办税、市场监管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创新性地打造了兵团首家服务企业“110”平台,24小时受理企业诉求,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事不过夜,确保企业服务零距离、无盲点,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初衷,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园区企业。开发区创新实施了“13710”运行服务机制,即实现审批事项“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般事项当天办结,部门联动配合事项3天内办结,管委会领导协调事项7天内办结,需党工委向上级报告重大事项1个月内办结,所有事项限时归零,紧急事情特事特办,实现了对企业全生命周期贴心服务,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新疆裕源酒业有限公司是石河子本地的一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只在葡萄成熟时进行季节性生产,平时是停产状态。企业在停产时,由于地下暗管断裂,造成近6万立方米水流失。如果按照工业用水的价格每立方米水3.8元计算,6万立方米水就是20多万元,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针对此问题,该企业把这一情况上报了开发区管委会。令副经理王立欢没想到的是,开发区很快协调解决了反映的问题。“经过管委会的大力协调和帮助,水价按照商业用水计算,我们只交了将近16万元水费,减少了6万元左右,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王立欢说
  截至今年8月,兵团首家服务企业“110”平台已注册企业150家,为企业解决关于生产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及相关手续办理、安全生产、党建等各类诉求共计304件次,企业诉求处理率达100%。开发区切实用“店小二”式服务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全力投入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现在企业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登录手机端或者电脑端,在线上直接提交诉求,之后相关负责人手机上就会收到提醒,可以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理,流程更快捷更方便。”石河子开发区经济发展中心经济运行科专员陈青霞说。
  今年以来,石河子开发区给予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基建扶持、税收优惠、厂房奖补、设备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优惠。围绕企业的发展规划、用地需求、政策支持等合作事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落地中存在的难题,以优质的营商环境推动项目“落地生根”,不断提升服务精度、深度和温度,努力打造最优质营商环境,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截至目前,石河子开发区签约项目24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个。今年1-8月,已储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9个。
  石河子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宋浩介绍说,今后,开发区将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兵团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两个目标,以师市能源和产业“双线”绿色转型升级为主线,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产城融合推进4个战略,推动传统、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向高技术应用、高水平开放转型,推行有事服务、无事不扰、企业直通车、企业包保帮扶机制和《涉企检查管理办法》,全力营造市场化、 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服务质效,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