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从全国两会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温竞华 张泉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08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去年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作出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
海内外高度关注,代表委员深入讨论,全国两会传递出以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攻方向
今天的中国,正向“新”而行、向“新”而进。
看大江南北,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去年出口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9%。
观浩瀚宇宙,中国航天2024年预计发射约百次,多个卫星星座加速组网,探索星辰的脚步正化作产业发展的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这个春天,围绕发展新质产生力,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都积极行动起来,谋新策、出实招、善作为。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思想的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站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的高度,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加大创新力度——
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犹如超级显微镜,能“看清”物质微观结构。
“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为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活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志嘉委员定下目标,进一步推动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产出。
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广西柳州,上汽通用五菱工厂,8位院士领军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佐平代表充满信心表示,通过创新驱动,力争到2025年实现第二次存量倍增。
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一座座工厂里,人形机器人执行搬运、装配等任务,科幻开始走进现实。
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乔红委员看来,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合,将有针对性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5G“进工厂”“入海港”“下矿井”,建设数十个区域级和产业集群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持续推进企业“智改数转”。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杨剑宇代表干劲十足:“今年将进一步支持制造业从‘5G+’向‘AI+’‘联创+’延伸拓展,更好助力浙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方向明确,脚步就更加扎实。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将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空气也能“造”糖!借助最新生物技术,约17个小时,可将二氧化碳精准合成为不同类型的糖。
“相比传统制糖方式,实现了从‘年’到‘小时’的跨越。”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延和代表率领团队“十年磨一剑”,不断拓宽生物技术新赛道。
生物制造,把车间“装”进小小细胞;生物医药,将健康带给千家万户……生物经济迈上新台阶,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增添又一个重音。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从2011年第29位上升至2023年第12位。代表委员们表示,创新曲线上扬彰显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
让这样的底气更足,要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产业核心竞争力一级级提升,新型工业化的蓝图也日益清晰——
全省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比3.39%,高新技术企业达7.5万家……广东2023年成绩单,成为“中国制造”跃升的缩影。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委员去年走访了上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实地感受创新脉动:“增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哨’。”
关键核心技术一项项攻克,强化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整体良率达到新高度!”中国电科最新批次碳化硅MOSFET器件测试结果出炉。这条6英寸第三代半导体工艺线,将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优质芯片。
“中国‘芯’蓄势待发。”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副院长郭宏伟代表说,我们将持续优化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护航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
创新体系布局一步步优化,为产业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建设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组建医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天津大学加速布局脑机接口、应急医学等新赛道。
“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在重点方向、关键领域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高层次科研平台、构建高水平科创团队。”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委员说。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甘肃,戈壁滩上风机林立,光伏板鳞次栉比,绿色电力跑出“加速度”。
兰石集团能源装备研究院副院长范飞代表说,要以构建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为抓手,提升绿色技术市场化产业化水平,推动更多绿色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
安徽淮北,年产量60万吨的乙醇生产装置开创了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路线。
“我们要进一步破解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问题。”该装置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委员呼吁,探索更加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
问题是时代的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要扭住创新“牛鼻子”,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委员说,科技创新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支持民营企业敢创新、多创新,有助于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
——要下好改革“先手棋”,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藩篱。
江苏,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今年将加强改革系统性部署、集成性支持,不断厚植一流创新生态体系,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代表说。
吉林省长春市市长王子联代表表示,要打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突出需求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打造人才“强引擎”,促进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教育的产出是人才,人才的产出是科技创新成果。”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代表看来,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紧密关联,“将科技创新路径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路径、产业发展路径、教育发展路径统筹协调,推动‘愿景图’早日成为‘实景图’。”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科技人才,还需要一大批大国工匠。”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源委员带来以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案。
前景光明,使命催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之为。以“新”主导,以“质”为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大地汇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洪流。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张海华(中)等三位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增强信心底气
新华社记者 韩洁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这一目标传递出关键一年我国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关键一年,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发展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但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长远看,机遇大于挑战,我国经济依然有潜力保持长期较快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新一年设定的一揽子“硬核”目标,既是当下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也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更是对未来发展有信心、有底气的体现。
关键一年,要做到稳中求进——
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翻开政府工作报告,新一年的发展部署在“稳速度”的基础上着力“提质量”: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是要着力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十项重点工作首位,就是要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具体部署,都是着眼于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推动释放潜在增长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这份详细的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施工图”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彰显全力确保实现发展预期目标的决心和能力。
关键一年,要坚持奋进实干——
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在世界舞台上不算低。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国内也面临不少挑战,实现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只要我们注重从企业和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完全有能力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使我们的发展成色十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促消费政策如何发力?
新华社记者 邹多为 段续 潘德鑫
新华解码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十项任务之一,并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作出明确部署。
此次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1.4%,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82.5%。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需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计划报告则把“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摆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工作的首要位置。
——消费增长的关键是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龙年春节假期,“尔滨”冰雪旅游站上顶流,电商、外卖平台年货节“焕”新出发、身着汉服的游客们在主题公园里穿梭……“热辣滚烫”的图景折射出新型消费的魅力与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表示,进一步鼓励消费、推动消费,需要继续减税降费,发挥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作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让大家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
提请审查的预算报告提出,研究鼓励和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新的消费增长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表示,新的一年,要瞄准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从便捷、品质、文化等供给端的多角度出发,加大创新投入力度,通过打造特色产品、提升服务能力等丰富百姓消费体验、扩展消费增长空间。
新型消费加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消费也需巩固提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近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重点将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和科技创新支撑,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郑栅洁说。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发展智慧商圈”“加大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促进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继续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就优化消费环境提出的具体举措,让代表委员感受到促消费的决心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