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煤矿:南山煤矿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4月0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南山煤矿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兵团人白手起家,在荒山野岭上建成的煤炭生产企业。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煤炭工作者的智慧和奉献,渗透了他们的血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南山煤矿为电力事业乃至农八师垦区、石河子市的发展壮大,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能源。
南山煤矿始建于1951年,最初称为红沟煤窑,此后先后被整合为红沟煤炭厂、农八师南山总场、农八师红沟煤矿、石河子地区南山煤矿、石河子地区煤炭水泥工业公司、农八师石河子市南山煤矿,至1998年1月,更名为石河子电力工业公司南山煤矿。
1951年,随着石河子新城建设起步及玛纳斯河流域农业生产发展规划的制订,二十二兵团需在石河子附近寻找煤源建井开采,为垦区提供急需的燃料。是年5月,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员赵锡光派卢桂森(原国民党部队起义人员,奇台县县长)找到解放前曾在红沟一带开采煤矿的玛纳斯县县长史秉直的管家“朱四爷”(原名不详)。5月底,在“朱四爷”和一名哈萨克青年的带领下,卢桂森及兵团地质局副局长韩修德、工程师何铭玉骑马到红沟找矿。在玛纳斯河岸发现河水横切山体,在水流冲刷下的河岸两壁有煤层显现,层次分明,资源丰富,遂决定沿露头煤层开采。
1951年8月11日,二十二兵团工程处从各工程大队抽调25人,在石河子集合,由李玉山、卢桂森带队,马车驮行李,人步行,经清水河、紫泥泉,历时两天,于8月13日21时,到达红沟。25名战士披荆斩棘,建房筑路,作建矿前期准备。10月25日凌晨,工程处又从所属工程队抽调战士14人赴红沟,组建红沟煤窑,直属二十二兵团工程处管理。1951年11月,开始在红沟玛纳斯河岸用铁镐沿裸露煤层开采,主要供应二十二兵团工程处自用,属连级建制。1952年5月,从二十二兵团军法处调来服刑人员补充劳力,修房建矿,扩大生产规模。
1953年1月,红沟煤窑改名为红沟煤炭厂,仍隶属于二十二兵团工程处,连级建制。1954年初隶属二十二兵团企业管理科。1955年3月,红沟煤炭厂和农八师水沟煤矿合并,改编为农八师红沟煤矿,隶属农八师,营级建制。1957~1959年,相继成立小沟分矿、三道沟分矿。工一师板房沟炼焦厂并入红沟煤矿。1959年1月,根据上级指示,兵团与地方互相支援,从沙湾县调入人员,并将沙湾县经营的天山火箭钢铁厂并入红沟煤矿。生产规模扩大,人员增加,1959年1月升级为团级建制。
1966年5月,紫泥泉种羊场并入南山煤矿,煤矿改名为农八师南山总场。下辖红沟、小沟、三道沟3个分矿和水泥厂、紫泥泉种羊场共5个营级建制单位。1968年11月,紫泥泉种羊场从总场分出。1969年7月,兵团对各单位统编番号,授南山总场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煤矿,简称农八师煤矿,隶属关系和下辖单位不变。1975年5月,兵团及农八师建制撤销,成立石河子地区。南山煤矿归属石河子地区管理,易名为石河子地区南山煤矿。1979年,隶属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1980年11月,南山煤矿改名为石河子煤炭水泥工业公司,隶属和建制不变。1982年7月27日,水泥厂从公司分置。电厂、石场学校和部分车间(队)划归水泥厂,煤炭水泥工业公司改名为石河子南山煤矿,隶属同年恢复建制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属团级建制。
1997年12月,煤炭行业享受优化资本结构政策,走兼并之路,进行资产重组,南山煤矿被石河子电力工业公司全资产兼并。1998年1月注销石河子南山煤矿企业名称,更名为石河子电力工业公司南山煤矿,隶属石河子电力工业公司。
上图为1951年进驻红沟开发煤矿的解放军战士。
(石河子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