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专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在《规划》中高飞

石河子高新区“通航飞行编队”续添“新成员”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5月31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图为新疆通航执行农业飞防飞播作业

  “嗡嗡嗡……”天空中,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从远至近。不一会儿,飞机便从远方逐渐飞进人们张望的视线。
  5月1日19:06分,一架编号为B-9650的钻石DA42NG双发训练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安全降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150团驼铃梦坡机场,然后缓缓通过精心设计的水门,“步入”早已为它布置好的“新家”。
  《中国高新区》记者了解到,天山雄鹰国际飞行学院(以下简称“天山雄鹰”)总经理助理吴晓泉、飞行部经理依热夏提、机务工程部张桁共同执行了此次钻石DA42NG“芜湖—石河子”调机任务。
  “机组人员于4月24日前往安徽芜湖进行预先准备,在完成飞机检查、验证试飞和交接仪式后,机组按照前期确定的调机航线,执行飞行任务。在军民航的协调下,钻石DA42NG 历时8天,总共飞行芜湖、洛阳、庆阳、兰州、嘉峪关、敦煌、吐鲁番、石河子150团8个站点,安全抵达驼铃梦坡机场,圆满完成调机任务。”电话中,“天山雄鹰”市场总监陈旭的话语带着一份职业的兴奋。
  据介绍,此次入列的DA42NG双发飞机,是由中国电科和芜湖市政府共同投资组建的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公司制造。飞机机长8.56米,机高2.49米,翼展13.55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999公斤,有效载荷590公斤,最大巡航速度328公里/小时,最远航程可达2041公里。
  至此,天山雄鹰第14架通航飞机正式入列,并将于近期执行首飞任务。

1.“通航飞行编队”续添“新成员”
  随着B-9650双发飞机的加入,由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通航”)、新疆天翔航空学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翔航院”)和“天山雄鹰”共同组成的石河子高新区“通航飞行编队”再添“新成员”,目前执管包含Y5、Y12、AT、大棕熊、国王、PC12、M171等7个系列10种机型的适航可飞航空器、训练器87架。在不远的未来,还将加入无人机,甚至汽车飞机、eVTOL航空器等“新成员”。
  “如此庞大的通航飞机数量和种类,不说是在西部边疆地区,就是放在内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也不多见。仅此一点,足以说明石河子高新区低空经济的活跃度,以及通航产业的引领力和竞争力。”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评价道。
  据了解,石河子高新区低空经济“起飞”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年,新疆通航的前身——航空工业部航空服务队新疆支队(兵团农业航空服务队)驻扎石河子,承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市)团(场)农作物的农药飞撒、稻种飞播等任务,成为新疆乃至全国最早开展通用航空业务的企业。
  经过40年的发展,石河子高新区通航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北疆崛起了一座享誉天山内外的“航空小镇”,诞生了一个集学历教育、飞行员培训、驾照资质培训、农林牧飞行、工业飞行、消费旅游飞行、无人机制造、机务维修、通航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科普研学于一身的“中国航谷”。
  托起这片天空的,既有得天独厚的飞行条件、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一流的航空基础设施,还有特色鲜明的通航产业、雄厚的人才储备、先进的创新平台,更有坚持不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配套。
  据介绍,新疆地域辽阔,版图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空域资源丰富,飞行气象条件优良,全年可飞行天数多达320天,夏天的飞行时间甚至在12小时以上,再加上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应用场景丰富,为农林牧飞行、工业飞行、消费旅游飞行,以及通航产业发展、各类资源要素的汇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最初的飞播施肥、撒药灭虫,到后来的航拍航测、除霾增雪、应急救援、航空摄影、科学试验,再到飞行员培训、航校建设、航空器部件维修、机场服务和无人机制造,石河子高新区的通航产业一次次实现自我跨越,不断“飞”向全新的高度。

  新疆通航是高新区首家通航企业,也是新疆通航产业的“链主”企业和国内首屈一指的通用航空骨干企业、通航业内资质最全的国有企业之一,现有适航可飞航空器32架,飞行人员80人、机务人员97人,主要从事20多项通用航空业务,公司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通航企业前列,累计飞行超18万小时,起落39万架次,作业范围遍布全国28个省区以及新疆各地、州、市和兵团100多个农牧团场。
  天翔航院是一所专门培养飞行专业人才的航空学院,拥有CCAR-91、CCAR-141、CCAR-145部资质,是西部最大的141(CCAR141部培养模式)航校,在中国141航校中也是头部企业。建院14年来共招收48期整体课程(民航方向)学员,累计完成飞行训练超32万小时,其中真机训练超28万小时、65万架次,累计培养各类飞行人才约4000人次。
  “目前在校学员500名,毕业后主要就业于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等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以及近20家地方运输航空公司。”天翔航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梦杰告诉《中国高新区》记者:2023年,航院毕业私照200余人,商照100余人,飞行小时数和飞行架次均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前列。今后,航院将逐步开展民航类其他人才培养,比如机务保障类人才、客舱服务类人才和机场地面服务类人才,力争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天山雄鹰通用航空集团下辖新疆天山雄鹰、新疆翼翔、新疆天山雄鹰爱飞客等企业。主要从事民航CCAR-141部飞行员培训、农林飞防飞播作业、空中游览、飞行体验、青少年航空科普研学等项目,获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个航空科普研学基地。
  “在通航作业方面,我们拥有目前新疆最大的农林作业飞机欧洲M-18B飞机,有效载荷2.2吨,广泛应用于农、林、草原病虫害防治、还草飞播、灭蝗灭鼠、消防灭火等业务。累计完成作业面积200余万亩。”天山雄鹰通用航空集团董事长吴良才告诉《中国高新区》记者。
  新疆西北航空职业技术学校现有航空服务和航空运输两个航空相关专业,细分空中乘务、民航安保、空中航空地勤、航空安检四个方向。今年2月份,该校已被兵团教育局纳入兵团“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中期调整,并上报教育部。目前正在积极争取民航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平台。
  “该校一期二标段项目计划今年完工投入使用。项目二期投资计划书、规划设计方案调整及备案已完成。建成后在校规模达5000余人。”石河子高新区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
  目前,石河子高新区“航空小镇”因为集聚了新疆通航、天翔航院、天山雄鹰、西北航空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链主”“头部”企业和职业院校,在航空教育培训领域已经形成了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成为中国航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确定了通航产业的“主链”优势后,石河子高新区的“延链”“补链”系列工程也顺势启动。
  石河子花园机场是国内支线机场,也是国内第一个设有通航区的机场,拥有40个通航停机位、3800平方米的机库、200平方米的货起站以及3800平方米的维修机库,1500平方米的航材库等辅助设施。
  通过新疆通航、天翔航院民航CCAR-145部维修资质、民航R-147 部维修培训资质和较为完备的航空维护维修能力,以及花园机场通航维修基地,为石河子高新区打造疆内最大的通航综合维护维修服务基地,提供了坚实保障。“因为有一批维修技术过硬的技师,我们每年维修飞机近百架,不少航空公司直接把飞机开到了石河子花园机场,找我们维修。”新疆通航副总经理谭伟介绍。
  整机制造,是石河子高新区通航产业链的空白。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四川天域航通,总投资8亿元,建设天域航通大型无人机和通航飞机生产基地项目。
  2023年9月16日,天域航通在石河子通航装备制造产业园举行开工仪式,企业计划今年10月份出厂第一架兵团造、八师石河子市产的鸿雁大型无人机。
  鸿雁(HY100)大型无人机,具备宽敞的货舱空间、超短距起降、超视距自主飞行、续航时间长、安全性高、适用性强、性价比优等优点。适用于中短途货运、农林植保、应急抢险、森林消防、航摄航测等领域。
  据了解,项目达产后,年产大型无人机和载人通航飞机150架,实现年产值20亿元、税收8000万元,带动就业400人以上。

3.《规划》指引飞向新高度
  在石河子高新区企业的眼里,通航产业之所以健康发展、快速成长,得益于产业规划的精准定位、不懈坚持和政策扶持。
  “早在2015年开始修订‘十三五’产业规划的时候,我们就通过石河子的通航基础和资源条件,预判到通航产业将成为未来的新兴产业和全产业链产业,便将它作为‘三大战略支撑’之一,列入高新区‘131’新兴产业体系规划当中,这一干,就是九年。”石河子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世平介绍说。
  在政策层面上,师市高度重视通航产业发展,结合国家、自治区、兵团的有关政策,先后出台了《八师石河子市“十四五”规划》和《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新疆通航与花园机场深度合作,打造集短途飞行、航空物流、运营、维修、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平台;构建多元化通用航空运营体系,发展农林喷洒、航空护林等农林飞行;发展油气管线巡查等工业飞行;布局发展应急救援、医疗救援等公益性飞行。积极发展通航维修、维护和培训。2023年,八师石河子市为通用航空企业投资兴业兑现多个单项奖补高达3000万元。
  去年12月,《中国高新区》记者深入石河子高新区采访调研通航产业,推出的深度报道《“中国航谷”起飞,石河子高新区政策续航“低空经济”》,在自治区、兵团和八师石河子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新疆电视台、兵团电视台先后来高新区采访报道,《石河子日报》进行全文转载。高新区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将《中国高新区》4篇系列报道呈现在八师石河子党政领导的案头。
  一晃,4个月过去了。石河子高新区通航产业又传来新的消息。
  4月30日,师市大型无人机和通航飞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4号综合车间项目封顶,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据了解,《石河子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次高新区产业规划修编,低空经济产业将成为未来高新区重点发展方向。”石河子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世平向《中国高新区》记者介绍了“规划”的主要内容。
  《石河子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在战略定位上,锚定“北疆兵团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总体定位,打造面向全国、服务全疆的“场景试验区、科创主阵地、人才新高地、开放桥头堡、绿色科技城”,成为引领师市、兵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平台、主阵地、动力源。
  如低空经济场景试验区。石河子高新区将以低空应用场景创新为驱动,完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网络和低空飞行保障体系,支持低空飞行器在现代农业、高效物流、智慧城市管理、高品质观光、高端商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创新,促进以无人机、直升机、飞行汽车等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和运营服务集聚发展,培育低空经济新赛道、新动能。
  在通航产业上,创新突破“低空+制造”,大力发展“低空+现代农业”“低空+文旅”“低空+物流”,积极拓展“低空+维修”,着力做强航空职业培训及研学产业。
  在阶段性的目标上,石河子高新区也进行了设计:力争到2027年,通航企业在低空经济等重点赛道实现2~3个关键技术突破,涌现出3~5家高成长型企业主体,吸引上下游产业链高端环节集聚,打造行业新赛道集群。到2030年,低空经济“中国航谷”新赛道产业标签凸显,无人机应用和服务在全国走在前列,场景建设不断丰富完善,向西国际开放合作日益深化。
  为强化低空综合要素保障,2024 年4月,八师石河子市正式出台了《八师石河子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高新区将依托师市通用航空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协调各方力量与资源,上下联动、政企互动,统筹全师市低空产业发展,形成全市常态化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工作机制。支持园区促进在低空经济发展政策上先行先试,并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兵团的支持。将园区作为低空经济发展先导区,在全兵团低空产业布局、低空基础设施规划、低空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向园区倾斜。
  “通航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超前谋划,科学实施,既要做好顶层设计、抓准细分领域,又要加强要素保障、强化政策支持,以创新争先机、开新局。”李世平说,未来,石河子高新区将抢抓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新疆空域资源和气象条件优势,强化新疆通航等龙头企业牵引,依托石河子大学研发平台和丰富的航空职教资源,加速场景资源转化,推动产业融合联动,重视通过场景创新赋能低空经济,促进低空消费潜力释放,支持无人机产业基地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打造低空经济场景试验区。
  (作者:项俊平、周燕桃,据《中国高新区杂志社》)

  图为直升机紧急救援演练
  图为新疆通航飞机检修

  图为天山雄鹰钻石DA42NG双发训练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