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守堤护堤就是守护生命”

——长江第三大居住岛九江江新洲抗洪守堤记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08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6日8时,长江中游干流九江水文站水位21.78米,超警1.78米。
  九江水文站下游约10公里处是长江第三大居住岛——江新洲,其41公里长的防洪堤经受着咆哮而至的洪水考验。
  6日是长江干流洪水从峰值21.82米回落的第一天。洪水涨起来迅猛,退下去则缓慢,堤岸长期被水浸泡和冲刷,一场抗洪持久战在艰难中展开。
  “堤长意味着抗洪战线长,全岛四面环水,所有外围都是战线。不过随着近年来不断投入,江新洲防洪能力已有显著提升。”九江市柴桑区水利局负责人王新丰说。
  王新丰指着刚巡堤回到067哨所的巡护人员告诉记者,政府根据水位变化调整相应的洪水防御应急响应。现在是I级应急响应,一天有上千人参与巡堤护堤。
  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记者见到了刚巡护回来的63岁的陈海南。当6月28日长江今年第1号洪水形成后,在江洲镇水利一线工作了36年、现已退休住在广州女儿家的陈海南,28日傍晚就坐火车从广州回到九江,29日一早到达岛上参与防汛,并在一线做技术指导。
  九江市水利局局长叶凌志介绍,从6月18日九江进入梅雨期到7月2日,出现了15天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超历史极值,长江九江站水位上涨6.06米。
  当7月2日洪水防御应急响应升级为I级后,巡视人员需求增加,抗洪压力增大,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防汛“家书”,号召在外青壮年父老乡亲返乡防汛抗洪。一些江洲子弟得知家乡的汛情后,踏上了返乡抗洪的旅程。
  在武汉打工的本镇居民潘应文,立即跟老板请了一个星期的假,3日清晨6点赶回江新洲,在村里统一安排下参与巡堤。
  在安徽潜山市做生意的沈家巍、沈华伟,两人是发小,同样是看到镇上发的“家书”后,7月5日天还没亮就出发,开了3个多小时的车赶回岛上。
  记者遇到他们时,他们正在077哨所附近巡堤。
  “截至目前,我们共发现10处险情。在水利专家指导下,这些险情已处置完成,目前情况稳定,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江洲镇镇长汪子峰说。
  在防汛现场,记者遇到了来到江新洲抗洪救援的国家消防救援局江西机动队伍中队长李皓楠。他告诉记者,6月30日来到岛上后,已处置了5处险情,包括下暴雨期间处理堤坝内侧农田一方出现的泡泉。
  “我们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处置险情。”李皓楠说。
  江西省水投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赋是从南昌专程赶来的专家。“7月1日,在赶往九江市的路上就接到电话,说江新洲大堤一处地方出现大量涌水现象。我们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听取情况报告后,立即与当地政府共同商议提出稳妥处理方案。经实施后,险情得到控制。”
  7月3日,朱赋在对江新洲大堤巡查时,发现新的险情点,035哨所门前堤防背水侧有两个小型泡泉,马上联系防汛指挥部组织人员采取反滤处理措施,遏制了险情的进一步扩大。
  洪水仍将保持一段时间的超警水位。江洲镇接下来的防汛抗洪工作如何开展?汪子峰说,洪水在缓慢回落,这是好消息。但是,堤坝受水侵蚀时间过长,容易出现管涌等险情,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处置险情。
  “守堤护堤就是守护生命。我们将同心同力,全力以赴守护好这条‘生命之堤’。”汪子峰说。
   (新华社南昌7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