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 牲畜粪便成为肥地宝
“西北区中低产田种养结合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交流会在师市召开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8月23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本报讯 兵团广播电视台记者赵瑞 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邵博越报道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北区中低产田种养结合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交流会在师市召开。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的近百位农业专家来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田观摩。
近年来,新疆养殖业快速发展,牲畜粪污产排量也随之增加,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不仅可以解决养殖场的污染问题,还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而种养结合则可以将畜禽粪污资源化,转化为有机肥施入低产田,提升土壤有机质,从而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2021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开始探索通过种养结合来提升土地肥力。八师152团7连的存栏10万头生猪养殖场,每天都产生500立方米的粪肥,新疆农垦科学院专家通过在粪肥中加入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将这些粪肥转化为含有氮、磷、钾等作物所需营养元素的液态肥料。
观摩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王朝辉表示,种养结合是解决西北地区土壤有机质低,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出路。这个项目由陕、甘、宁、新、青等西北7个省区共同参与,后续将会建立9-10个千亩示范方,来推进和带动各地实施种养结合。
“我的棉花地施用了这种有机肥后,棉花秆长粗了,枝叶壮了,根系也发达了,效果特别明显。现在预测亩产应该在四百七八十公斤。”石河子大学试验场棉农张春说。
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樊庆鲁介绍说:“我们是首次尝试利用厌氧发酵后的沼液肥,再添加我们自己筛选的菌种,可以使土壤更加肥沃,使棉花增产。通过管道和储液罐,把沼液肥直接输送到田间滴灌首部,再通过管道和滴灌带输送到棉花的根部。”
据了解,目前,新疆农垦科学院已经在八师152团、石总场、石河子大学试验场的5000亩地里推广使用了有机肥。使用有机肥后,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大大减少,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
“这个项目拉近了养殖区和种植区农户的距离,使养殖场的粪污经过厌氧发酵和菌肥的处理,可以直接用于田间农业生产,这样可以降低包装运输和销售商的环节,每亩地可以为农民节本增效200元以上。”樊庆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