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物业管理困局如何破题?这个社区给出了答案

本报特约记者 刘胜 通讯员 杜鹏 高革峰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等作出了新的部署。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细胞”,也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实现小区治理“最优解”?石河子市向阳街道以物业党建联建融入基层治理为抓手,着力提高业委会组建率,强化“红色业委会”建设,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走近向阳街道22-1社区95栋,只见这里环境整洁,电动车、汽车有序停放,两扇簇新的单元门开门“迎客”。
  谁能想到,两个月前,这栋楼还是另外一副模样。95栋是一栋商住综合楼,有商户237户,居民230户。随着投用时间越来越长,环境脏乱、设施老化等问题越来越凸显,楼栋的日常管理维护举步维艰。单元门破旧、窗户毁坏、楼梯未及时清扫成了常态。原物业企业进驻八年来,收费率直线走低。到今年,收费率已经跌破10%,由此引发恶性循环:服务差-收费低-服务更差。22-1社区党委书记王东坦言:“这栋楼的物业管理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95栋的物业管理困局如何破题?向阳街道经济发展中心和22-1社区党委想到了一个答案:成立业委会。
  今年6月,在师市住建局等部门的指导下,22-1社区万都大厦业委会宣告成立,7名业委会成员中,有4名是党员。聚焦小区居民关切,这个“红色业委会”通过日常走访、建立全体业主微信群,广泛了解居民诉求,重新引进了物业企业。
  “这中间也是一波三折。”业委会主任高新平介绍,当时,社区党委牵线,新业委会先后联系了11家物业企业。但是,这些物业企业代表一来看现场,都被收费率和破旧的基础设施“吓跑”了。最后,在街道经济发展中心的帮助下才终于引进了现在的万都物业。
  “起初,双方分歧不小。”王东回忆,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初次碰面,讨论的焦点就是公共设施修缮的资金来源。物业企业提出:门禁、摄像头、电梯联动系统、单元门修缮由房屋维修基金开支。业委会不赞同,首次见面,双方没谈拢。
  会后,社区党委一班人也找到物业企业做工作,建议先由物业方垫资修缮。最终,王东的一番话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这栋楼是按每平方米1.6元收费的,如果你们能做好服务、让业主看到诚意,这样收费率就上去了。你们的收益何止这些钱呢?”几句话让物业方连连点头。
  8月20日,新物业入驻。在业委会要求下,两个单元门都换新了,卫生保洁从一周一次增加到3天一次,楼梯隔天清扫一次。“业委会还要求物业每年用高压水车冲洗两次下水道。”高新平说。
  业主刘琳惊喜地发现,以前“忽闪忽闪”的楼道灯成为历史,40余盏崭新的楼道灯“上岗”了。业主陈世海注意到,以往昏暗的电梯灯经过清洗,变得光彩照人,“以往,在电梯里看手表都不清楚,现在没这烦恼了。”陈世海高兴地说。
  “红色业委会”的“有为”,使小区治理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不管是车辆刮擦、装修扰民还是其他邻里纠纷,经过业委会的调解,都能做到小事不出小区。”王东说,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业委会还帮助网格员开展了大量日常业务:除了“创城”“创园”、反电诈宣传这些“常规动作”,很多业委会成员还成为网格员调解纠纷的好帮手。
  “小区业委会在维护业主权益、监管物业公司履职尽责、维持并改进小区居住体验、畅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向阳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娟介绍,为推动小区管理的民主化发展,今年以来,向阳街道将“业主委员会组建率”作为“抓物业提品质”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引导业委会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居民小区管理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目前,全街道成立了14个业委会,实现了小区全覆盖。其中,党员人数占比达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