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唱新歌”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石河子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采访团在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蘑菇湖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采访。
记者在中新建电力集团40万千瓦光伏基地光伏发电阵列区采访光伏板下种植中草药情况。
本报讯 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宇歌 陈乐摄影报道 9月22日,“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天山南北唱新歌”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师市,开展为期两天的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先后走进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现场、石玛大桥、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蘑菇湖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中新建电力集团4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等地,全方位、多视角感受兵团精神和师市各领域不断涌现出的新面貌、新气象。
据悉,本次主题宣传活动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各级媒体先后赴内蒙古、宁夏、广西、西藏、新疆调研采访。
采访团第一站来到兵团军垦博物馆。金秋九月,新疆天气已渐凉,但兵团军垦博物馆内却依然人头攒动,参观者络绎不绝。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历史故事,让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报的记者程小路深有感触。
“我是第一次来到石河子市,虽然还没有来得及仔细逛逛这座城市,但我看到市区建设得非常漂亮,街道也整洁干净,秋分时节依然树木葱茏,感觉是一座很宜居的城市。走进军垦博物馆,馆内展陈丰富,让外地游客也能够了解兵团的光荣历史,兵团人开拓进取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程小路说。
在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蘑菇湖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采访团对天业集团在智慧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高效节水技术、智能化监测设施等方面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当采访团成员了解到天业集团将自主研发的暗管排水控盐技术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相结合,节水可达40%至50%,使农作物增产30%时,不禁感叹天业集团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
“我觉得示范基地里为农业加持的这些科技,是对当年老一辈兵团人铸就的兵团精神的一种延伸,只不过这种延伸是运用了更多的高科技。”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陈志豪深有感触地说。
在中新建电力集团4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现场,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一直延伸到戈壁沙漠边缘。而光伏板下,高度约1米的艾草郁郁葱葱,有的已经开花结籽,在茫茫荒漠里染出片片惹眼的绿色。
“这个项目总投资47.66亿元,建设历时两年,2023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约15亿千瓦时绿色电能,相当于减少了50万吨标煤产生的排放量。新疆耕地资源稀缺,我们提出发展板下经济,在光伏板下的空地上铺设滴灌带,引导团场职工种植中草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中新建电力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高峰介绍说。
看着这片占地1万多亩的光伏基地,人民日报新疆分社采编中心主任韩立群感到既惊喜又意外。“来这里之前,我没想到石河子还有这么大规模的光伏基地,让人觉得非常惊喜。光伏板下种植中草药,周围还可以放牧,这也是兵团绿色能源创新发展的一个典范。它本身是工业,但是又带动了农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真的特别好。”韩立群说。
农民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李道忠对此也深有感触。“这几天,我们先后去了很多地方,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新建电力集团在光伏板下试种中药材。他们种植的艾草亩均收益可以达到2000元。这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今后,我们还会加大对兵团的报道力度,把兵团更多的三农工作亮点宣传出去。”李道忠说。
这次集中采访过程中,近200名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行业媒体编辑记者深入新疆,多角度、全媒体讲好新疆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故事。采访团分为4条路线,走进新疆各地州市和兵团各师市开展采访报道,全方位展示天山南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的崭新局面,描绘新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生动图景,讲好新疆故事,展现新时代新疆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