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戈壁明珠”日月新 百花盛开幸福长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1月08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上接一版)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市人民医院还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预约上门业务,方便了出行不便的百姓。
  师市还不断探索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医养结合机构,以满足辖区内老年人的养老、康复、就医等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老年人不想做饭,可以到小区里的长者食堂就餐;家中无人照料,可以去日间照料室;遇到突发事故可以远程呼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诊疗、送餐、保洁等上门服务。
  为提高就业率,近年来师市以落实就业政策推就业、搭建创业平台带就业、强化公共服务促就业等形式,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为着力点,持续开展“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和管理,1.6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这两年,师市先后举办招聘会暨创业成果展示会72场,提供岗位6.93万个,与13个市县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协助企业引进劳动力1.2万人,累计实现新增就业两万余人。
  这些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回响着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的铮铮誓言。
  ——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基础,是根本,更是坚强思想保证。
  “如今的石河子呀,是一列隆隆作响的‘火车头’,在兵团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风驰电掣……”3月20日,在师市2024年“诵读工程”启动仪式暨迎春诗会上,原创诗歌《依然年轻的城》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近年,师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认真履行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充分发挥红色军垦文化资源优势,持续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2023年,师市启动“诗歌诵读工程”,将“诗歌之城”建设作为军垦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登舞台、唱主角,形成“周有活动、月有展示、季有演出、年有大赛”的浓厚氛围。
  每天从清晨到晚上,欢快的广场舞曲、维吾尔族乐曲响彻石河子军垦广场上空。随着音乐节拍,各族群众欢快起舞,一派欢乐祥和、温暖幸福的氛围。
  师市早已建成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形成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8月9日,136团联合师市总医院和136团分院,组建医疗队伍,与克拉玛依市小拐乡工作人员驱车200多公里前往夏季牧场,开展“兵地融合医疗服务下牧场”义诊活动,为牧民发放各类药品、生活物资,还为60多名农牧民义诊。
  136团与小拐乡有着74年的民族团结发展史,与小拐乡建立了多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融合,双方共同推动兵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新局面。
  这几年,师市破除“画地为牢、隔线而治”的思维方式,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在“乌昌石”城市群中找准定位,在“石玛沙”城市圈中发挥区域性中心作用。
  多年来,师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兵地融合等工作一同谋划、高位推进,兵地之间优势互补、共享共担、合作共赢,走上了高效、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春华秋实。石河子市先后获得联合国“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奖、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以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连续7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