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住得好”离不开完整社区建设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亢舒

  →近日,133团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开展上门诊疗服务。59岁社区居民铁女士因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长期卧病在床,行动不便。在她家中,家庭医生刘丽给铁女士测量血压,进行肩颈、腿部按摩、艾灸理疗等,指导她合理用药和饮食,耐心解答健康问题,并为她制定了一对一的康复计划,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的优质服务。    
                        李枫 孙彩琴摄
  我们对住房的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住得好,不仅是有好房子,良好社区环境也至关重要。建设完整居住社区是补齐社区设施和管理短板、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还须努力探索,形成更加科学的体制机制,让完整社区既要“完整”,更能“可持续”。
  怎样知道社区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城市体检须先行,同时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摸清居民的需求,分清轻重缓急,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应该成为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当务之急。逐步补齐养老、托育、健身、停车、充电、便利店、早餐店、菜市场、“小修小补”点等设施短板。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关乎百姓福祉,各级政府应统筹推进。实践表明,推进得好的城市和社区,基本都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障,有的形成完整社区工作专班,有的形成专项规划。在建设完整居住社区的过程中,各部门宜建立协同机制,将完整社区建设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托育设施建设、充电设施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家政进社区、“国球进社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起来。
  完整居住社区不是简单的设施上的完整,更须考虑可持续性问题。一是设施的可持续。一些便民利民设施不能为了建而建,而应让其有持续的活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不能成为面子工程和应付差事工程,如果建好或者改造好,用上一阵就闲置了,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建筑师和规划师宜更加关注居住社区持续生长过程中的“微改造”,通过对社区中空间、设施、交通、环境等不断进行改造提升,让社区的设施具有持续的生命活力。
  二是运营的可持续。社区的设施不但有建设改造成本,也有运营成本,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旦运营不善导致关门歇业,会十分可惜。因此,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应该积极探索可持续运营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实践中,一些城市探索多方筹措资金,共商共建共享,比如社区菜场的业主通过自筹资金同步对菜场外立面、内部设施进行更新。还有一些城市探索社会资本引入的社区建设运营机制,比如“改造+运营+物业”的模式,在社区运营阶段纳入资本运营,在社区建设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通过后期运营收入反哺建设投资,实现既有社区改造提升的可持续发展。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