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视点·公益广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新疆发展成绩单里的全国“第一”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21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9日电 记者李自良报道 粮食单产跃居全国第一、储气能力全国第一、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速全国第一……记者19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会了解到,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新疆的2024年发展成绩单里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
  这些“第一”包括:粮食播种面积4440万亩,新增202.9万亩,粮食增产42.2亿斤,总产466亿斤,全国排名上升到13位,粮食单产1050斤,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棉花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92.2%;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原煤产量5.41亿吨,增长17.5%,增速连续四年居全国主要产煤省区首位;加快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油气产量当量6664万吨,建成全国首个年产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投运地下储气库3座,储气能力全国第一;全年铁路货物发送量2.37亿吨,增长10.6%,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TIR国际铁路运输集结中心”挂牌,喀什集结中心TIR运输运营票数居全国第一;全年过境中欧(中亚)班列增长14%,达到1.64万列,占全国一半以上。
  除了明确的“第一”外,新疆还有多项发展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全疆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贸易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1.8%、10.5%和8.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并网装机4037万千瓦,总规模突破1亿千瓦,占全疆电力装机50%以上,“疆电外送”1264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近三分之一;全力推进棉花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发展,产值超2200亿元,规上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长24.8%,吸纳就业100万人;全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突破百亿元,增长27%,增速居全国第二位;铁路旅客发送量5079.7万人,增长14.1%,增速居全国第二。
  2024年新疆全年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经济社会“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动能不断增加,“新”的质效大幅提升。新疆自觉把新疆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谋划,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和长远性工作,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
  (上接三版)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实施国际暑期学校等项目。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机制,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支持更多国家开展中文教学。
  (三十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大科学装置、主持重大国际科研项目,推动建设高水平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质量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开放科学国际合作。
  (三十八)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化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建立教育创新合作网络,支持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研究所建设发展。支持国内高校设立教育类国际组织、学术联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系列指数和报告。设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际教育合作区。实施中国教育品牌培育计划。
  十一、加强组织实施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作为评价学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水平的重要内容,维护教育系统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推动解决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的监测评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好本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强国建设的良好环境,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