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蛋”孵化出“大产业”
——143团德悦合作社智能养殖赋能乡村振兴纪实通讯员 陈玉民 申杰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0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晨光初绽,在143团17连,一座银灰色建筑群被“咯咯咯”的“晨曲”率先唤醒。德悦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智能鸡舍内,10万羽蛋鸡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享用早餐,自动化投喂的饲料与传送带源源送出的鸡蛋,勾勒出一幅现代养殖业的生动图景。这座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的现代化养殖基地,正以“科技之笔”在乡村振兴蓝图上书写“金蛋传奇”。
四层“公寓”藏着智慧密码:98%产蛋率背后的技术革命
步入采用四层立体养殖模式的车间,层叠式鸡笼如同精密排列的矩阵,中央控制室大屏跳动着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实时数据。“传统养鸡场1人最多管5000羽,现在我们的智能环控系统可管理3万羽。”技术总监李民指着自动清粪机介绍,环境调控精度达0.5℃的数字化管理,使产蛋率稳定在98%以上,10万羽规模日产鲜蛋5吨,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9枚“金蛋”跃上生产线。
在鸡蛋分拣车间,全自动光检设备正以每秒17枚的速度筛查裂纹蛋,7名工人将经过紫外线杀菌的鸡蛋装入印有追溯码的包装盒。
“每枚蛋都能追溯到具体鸡舍、产蛋日期和质检员。”理事长杨建勇展示着数字化管理系统。
2024年,该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向石河子九鼎农贸市场供应鲜蛋1800余吨,带动30余户富余劳力年均增收4.2万元。
“夫妻岗”激活连队经济:家门口的共富方程式
育雏室内,甘肃籍夫妇杨建国、王秀芳正在调试雏鸡恒温箱。作为合作社首批“夫妻岗”员工,两人从普通农户转型为技术骨干的经历颇具代表性。
“过去种地看天吃饭,现在两人月收入过万,还能学物联网管理技术。”王秀芳擦拭着自动饮水器说道。
合作社创新推出的“家庭式班组”用工模式,让6对工人夫妻实现“上楼居家、下楼上班”,人均月薪5000元的同时,更培育出12名新型职业农民。
暮色中的养殖场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为即将启动的二期工程做准备。新建的智能化鸡舍将引入物联网管理系统,预计新增10万羽养殖规模。
“二期投产后总规模将突破20万羽,年产值将达3000万元,还能消化1.2万吨玉米秸秆加工饲料。我们要让‘小鸡蛋’孵化出‘大产业’,带动更多职工搭上现代农业快车。”杨建勇望着连片的鸡舍,眼神里充满期待。
戈壁风起,传送带上的鸡蛋如跃动的琴键,奏响智慧农业的澎湃乐章。从传统散养到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养殖,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德悦合作社的创新实践印证着: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终将让荒漠绽放共富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