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9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张镜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是对春节所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高度认可,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非遗中国年,不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文化的盛典,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与价值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华文化符号的非遗中国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库。从国内层面来看,非遗中国年是以春节为核心,囊括了楹联、年画、庙会、祭祖、龙舞、民间社火、元宵节、灯会、灯彩等全国各地和春节相关的所有过年习俗,它们既是节日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情感表达。这些非遗项目在千百年的传承中积淀,成为一种文化密码,将中华民族对自然、家庭、社会、国家的理解融入其中,集中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观、生命意识、伦理道德、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等。与此同时,各民族共同庆祝春节,以独特方式参与其中,在共同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促进了民族团结。从全球层面来看,非遗中国年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已然成为塑造“文化中国”形象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华文明全球传播的亮丽名片和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有效载体。
以非遗中国年增强民族认同感,就是要将节日仪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凸显它的中华民族属性,增强各民族对春节的认同。非遗中国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年央视春晚在新疆喀什古城设置分会场,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对非遗中国年多元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呈现。同样,2025年央视春晚拉萨分会场设立在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前,热情好客的西藏人民、古老的人文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非遗中国年通过春晚等平台以及各种庆祝活动,将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大家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应继续重视和传承非遗中国年,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创新传承方式,让民族认同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不断延续和升华。
用非遗中国年促进民族团结,就是要用多元一体的文化实践推动民族团结。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基石。回顾历史,包括春节在内的中华文明本身就是几千年来多民族融合发展的产物,非遗中国年更是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非遗中国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诸多文化形式、实践方式,今后可在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时,主动搭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合作展示的平台,如2025年的新疆春晚就是由新疆和援疆省市共同参与完成,这一合作形式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汇聚一堂,不仅丰富了春晚的内容,更让各民族之间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筹备与表演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演员、工作人员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文化交流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非遗中国年的丰富内涵,让这一传统节日在新时代持续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更加团结和睦。
提升非遗中国年的全球影响力,就是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在全球层面实现价值共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非遗中国年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广阔的国际传播空间和潜力,其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已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我们需要以更加深入、全面的方式,向世界展示非遗中国年所蕴含的价值观、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尤其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背景下,春节这一古老而又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够成为不同文明的交流载体。在202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歌曲《山鹰和兰花花》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文明对话的典范,生动阐释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哲学。歌曲不仅让中国观众领略到秘鲁音乐的独特魅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包容、开放、互相欣赏的态度。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流打破了文化的隔阂,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共鸣。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非遗中国年不再仅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进一步提升非遗中国年的全球影响力,我们应积极推动与各国的文化交流项目,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为以春节为代表的非遗交流提供了新机遇。新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地缘优势,新疆可以在边境口岸城市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春节文化交流活动,还可以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开展文化交流合作项目,并与沿线国家共同举办非遗文化展览等,将中国春节文化与沿线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展示与交流。在传播非遗中国年的过程中,我们应秉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与各国共同探索文化交流的新模式、新路径,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