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师石河子市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圈”出幸福 “近”享便利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若冰 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艳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09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步行5分钟,就能到社区食堂享用午餐;
步行10分钟,便能前往市场采购蔬菜水果,或是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寻医买药;
步行15分钟,既能去休闲广场陪孩子玩耍、散步,又能走进理发店、干洗店,享受便捷的生活服务……
自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紧紧围绕社区居民需求,在步行15分钟的生活圈内,不断细化、丰富涵盖住房保障、就业供给、公共服务、交通出行、公共空间等领域的服务内容。通过顶层设计、智慧赋能、民生提质等,将便民服务精准嵌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让这座戈壁滩上崛起的军垦城市,焕发出宜居宜业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顶层设计“一盘棋” 军垦特色绘就便民蓝图
3月20日,家住石河子市向阳街道的退休职工张秀兰,拎着刚买的蔬菜走出社区便民直销店,紧接着步入隔壁的养老服务中心测量血压,随后又来到社区自助缴款机前购买燃气。“家门口啥都有,看病、买菜、缴费,走几步路全搞定!”张秀兰告诉记者,这样便捷的生活体验,源于石河子市高品质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022年,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将便民生活圈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等工作紧密衔接,同谋划、同选取、同推进,全力推动高品质城市建设。
“我们深入调研,摸清现有商业业态‘有什么、缺什么’,研究‘补什么、如何补’,在现有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打造一批以社区为核心,网点集聚、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品质优良、价格实惠、服务有序的便民生活圈。”八师石河子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康春迎告诉记者,通过划定“综合型、商务型、品质型、功能型”四大商圈,八师石河子市形成了“一城、四圈、四区(城区、街区、社区、小区)、万店”联动的便民商业网点。目前,石河子市城区范围内五大街道55个社区便民商业网点已超1万个。
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石河子市发展成效显著。总投资10亿元的万达广场与时代太百、温州国际商城等形成四大商圈联动效应;31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新增健身步道77.53公里,绿地面积扩大14平方公里。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石河子市三产服务业经营主体达5.3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88%;新疆便利多连锁便利店在55个社区布局143家门店,城投“惠生活”社区店覆盖81个小区,补齐“最后一公里”服务短板。
按照“一社区一圈”的原则,石河子市老街街道率先开展试点工作,18个社区精准施策,补齐短板——闲置厂房变身社区养老中心,老旧车库改建便民菜店,废弃空地建起口袋公园……截至目前,八师石河子市建成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18个,覆盖55个社区,带动就业4万人,服务居民38万人次,一幅“圈”住幸福的城市图景徐徐展开。
民生提质“一条链” 多元服务托举美好生活
“这里设施齐全,朋友也多,大家聚在一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3月21日,市民赵玉兰来到石河子市东城街道40社区“辽疆两地心连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朋友一起跳舞、下棋。
这座占地700余平方米的社区活动中心,配套建有党群活动室、文体活动室、音乐舞蹈室、银发工作室等,为不同年龄段居民参与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提供便利场所。东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李量介绍,目前,该活动中心覆盖周边5个小区,惠及职工群众1.2万余人。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意义重大。在石河子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衡量,更是教育、医养、文化等优质资源的‘共享圈’。”八师石河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伟民说。
在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过程中,石河子市因地制宜,围绕社区打造生活消费圈、政务服务圈、教育医养服务圈、文化生活圈等“一条链”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优化调整中小学教育布局,全面提升寻医问药便捷度,加快推进具有兵团特色的全域养老模式,不断满足不同群体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
“如今,孩子上学近,老人生活有保障,我们上班更安心!”东城街道居民马丽感叹道。
此外,为构建高品质便民生活圈,石河子市依托市内水系,串接绿地、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将水系景观、健身步道与口袋公园、社区文体设施及商业网点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为职工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引导社区便民直销店拓展水电气暖充值、家政、快递、居家养老等配套服务,以多元服务为核心,链接更多业态,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文化滋养让城市更有温度!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与幸福路商业街串联成文旅长廊,职工群众漫步其中,既能感受兵团历史的厚重,又能体验现代商业的活力。100余个口袋公园里,健身场地、文化长廊成为邻里社交新空间……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石河子市以一刻钟为标尺,丈量出民生的温度、幸福的刻度,让石河子人在‘圈’里找到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周伟民说。
智慧赋能“一张网” 数字触角延伸幸福半径
“以前去政务服务大厅办业务得花半天时间,现在在家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数字化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3月21日,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居民王晨感叹。她通过“石时办”APP平台,几分钟内就帮爷爷奶奶完成了线上医保缴费。
王晨使用的“石时办”APP平台,集本地住房公积金、社保、水电气暖查询缴费,实时公交、预约挂号等34项服务功能于一体,被称为石河子市便民生活圈的“数字大脑”。近年来,石河子市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依托“城市大脑”建设,将分散的政务、商业、社区服务整合为“云端服务矩阵”,通过智能终端,延伸公共服务“神经末梢”。
“清晨,通过手机预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午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智慧‘健康小屋’测量血压;傍晚,在社区智能快件箱扫码取走快递包裹。”70岁的退休职工刘志国告诉记者,便民生活圈的智慧升级,让“银发族”也能轻松享受便捷生活。
便民生活圈的智慧触角还向产业链延伸。石河子市在57家便民服务站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一站式”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育、家政、邮政快递、前置仓等领域拓展业务。通过增设智能终端设备,推出“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推动便民服务提质升级。
目前,城投“惠生活”社区店已建成门店50家,在补齐社区商业网点短板、带动就业、服务居民、拉动社会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会继续联合其他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把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实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充分考虑相关规划布点,不断完善现有邻里中心、居家和社区养老站点等商业业态,推进基础型生活圈向提升型生活圈转变,以满足市民品质化、多样化生活需求。”康春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