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军垦血脉
——石河子军民同心共绘边疆双拥新画卷纪实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25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通讯员 石军
石河子市作为一座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设的军垦城市,始终保持着“军”的属性和“兵”的特点,是新中国军垦事业的摇篮,素有“戈壁明珠”的美誉。
长期以来,石河子市始终秉承“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依托深厚的军垦文化底蕴和新时代使命担当,将双拥工作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构建了“党政主导、军地联动、全民参与、制度保障”的双拥工作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双拥实践之路。
军垦精神铸魂——
红色基因厚植双拥根基
石河子市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历史缩影,双拥工作根植于深厚的军垦文化土壤。自1950年王震将军率军垦荒以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镌刻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红色基因。
从“戈壁滩上建花园”的创业史诗到新时代军民共建的生动实践,双拥传统始终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坐标——
依托兵团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馆)、军垦第一连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军垦文化阵地,年均开展参观见学活动300多场次,让“兵一代”的奋斗史成为双拥教育的鲜活教材,使历史传承立体化,教育实践常态化。
将双拥元素嵌入城市建设,命名八一路、军垦路、八一公园、八一文化广场、军垦广场、军垦一桥等特色地标,军垦雕塑园用军垦战士雕塑群像构筑城市精神地标,使军民鱼水情成为市民的集体记忆。
党政军协同——
三维体系筑牢双拥保障
构建“党委统揽、政府主抓、部队协同”的工作格局,形成双拥工作“一盘棋”——
党委高度重视。师市党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2021年以来,师市党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双拥工作14次。
坚持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双拥专题会议“三会联动”,制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事项“两张清单”,确定拥军优属事项24项、拥政爱民事项15项,落实部门双拥工作责任,逐项分解,推动事项有效落实,驻石部队官兵满意率始终保持在100%,有效构建起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连心桥”。
政策护航暖心——
靶向施策彰显双拥温度
聚焦新时代双拥工作需求,师市构建全周期、立体化服务保障体系,近四年双拥经费累计总投入6.5亿元—— 积极支持部队建设,投入资金总计2.3亿元。通过为部队划拨土地作为训练场地、改造训练设施、购置设备,保障部队专业训练需求。修建改造营区外道路,提高部队遂行任务能力。
聚焦“前线、前沿、前哨”,深入开展慰问边海防官兵活动。师市党委2次派专人奔赴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地区,慰问一线官兵。助力海防建设,“城舰共建”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聚焦“后路、后代、后院”,着力解决后顾之忧。近四年累计安置33名转业军人,占全兵团的60%,全部安置在行政机关、参公单位。累计解决随军家属安置、军人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616件。
开展拥军支前工作,积极开展慰问活动,有力有效保障部队圆满完成驻训任务,拥军支前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全民参与聚力——
立体动员激扬双拥新风
构建“全媒体宣传+社会化动员”行动体系,让双拥成为全民行动自觉——
营造浓厚双拥氛围。常态化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双拥理念和双拥意识深入人心,中央电视台七套军事频道和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等中央级媒体两次进行报道。
社会化拥军全面发力。现役、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乘坐公交车、旅游景点费用全免;247家“拥军企业(门店)”实行优惠打折;53家医疗机构落实军人优先服务;石河子开放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现役、退役军人学历提升专项行动,957名官兵实现了学历提升。
军民共建情意满满。驻石部队把驻地当家乡,积极服务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参与巡逻执勤,有效维护辖区稳定。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村民增收。基层党委(支部)联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通过开展捐资助学、结对认亲等活动,为驻地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形成了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良好工作氛围。
石河子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将双拥工作转化为服务强军兴军、促进边疆长治久安的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双拥之路。今后,石河子市将继续发扬“一座城、一家人、一条心”的双拥传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军民团结、融合发展的壮丽篇章,让军垦之城绽放新时代双拥之花,为强军兴疆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