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黄土裸露治理生态新图景
——师市城管局园林绿化养护中心科学治理筑牢城市绿色屏障纪实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通讯员 龙紫阳 杨武英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今年4月以来,师市城管局园林绿化养护中心聚焦城市生态短板,按照“精准摸排、科学施工、长效管护”的全链条治理模式,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以运输土方重塑地形、移植树木增添绿意等一系列举措,交出一份亮眼的生态治理成绩单。
精准施策——
“一地一策”破解治理难题
面对黄土裸露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显著的特点,园林绿化养护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治理小组,历时15天,对全市黄土裸露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精准定位裸露地块,建立包含面积、地形、土壤条件等信息的数据库。
经过调研,共整理出5处重点治理区域:对市民中心、东四路(天山路至南一路)及天山路(东六路至东七路)3处中心城区裸露地块实施“景观提质”工程,新增街角游园、改造公园广场;对天域航空场地和南区科技路(玛河路至雪松路)两处郊区地块推行“生态防护”模式,建设防护林与生态涵养林,形成“城区增绿、城郊固土”的差异化治理格局。
“我们以乡土树种为主力军,搭配彩叶植物,既保障树木成活率,又实现四季有景。全部挑选树形优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胸径8-15厘米的树木,确保栽一片、活一片、美一片。”园林绿化养护中心负责人介绍,治理方案严格对标《石河子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保生态效益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据悉,此次黄土裸露治理过程中,共种植树木1377棵,其中大叶白蜡260棵,大叶榆1033棵,紫叶稠李84棵。
科技赋能——
重塑土地“生命肌理”
面对土壤贫瘠、地形破碎等难题,园林绿化养护中心创新采用“微地形塑造+土壤改良”工程。
首先,通过机械化攻坚,投入3台挖掘机累计作业23天,完成430小时土方作业;1台铲车累计作业3天,平整土地30小时,构建起高低错落的微地形景观。
其次,开展环保化运输,对225车戈壁料(4950立方米)与188车土方(4136立方米)全程进行密闭运输,执法支队专项督查12次,实现运输零污染。
与此同时,园林绿化养护中心工作人员还在土方中添加有机肥、腐殖土等改良材料,进一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为植物根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匠心植绿——
新植树木构筑生态长廊
在绿化过程中,园林绿化养护中心严控三大关键环节:先精心挑选胸径8-15厘米的大叶白蜡、大叶榆、紫叶稠李等健壮苗木,形成多层次植物群落。再采用“土球移植+支撑养护”技术,在起挖树木前,工人先修剪树木,去除病枝、枯枝和部分多余的枝叶,降低移植后的水分散失;在起挖时,确定合适的土球直径,保护树木的根系;植入后,扶正树木,分层填土压实,并在树木周围搭建支撑架,防止树木倒伏,使树木移植成活率达100%。
在科学养护这一环节,园林绿化养护中心每天投入8台水车连续作业8天,完成32轮次、6000平方米的精准灌溉,配套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飞防+地防”覆盖石河子市区大片城市绿地,形成全方位的病虫害防控网络。
曾经尘土飞扬的裸露地块,如今蝶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空间。园林绿化养护中心当前累计完成黄土裸露治理面积6000多平方米,种植乔木1377株,区域扬尘污染显著下降,为市民打造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宜居环境。
“治理黄土裸露既是生态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师市城管局园林绿化养护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刚表示,将继续扩大治理范围,通过“见缝插绿”与“规划建绿”相结合,将边角地陆续种上绿植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强黄土裸露治理力度,逐步修复生态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