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公家钱也得心疼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7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办公场所装修追求豪华舒适,设备采购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工程项目不顾实际,重金建成后沦为摆设;物资使用一次后就扔,下次还要再采购……对有的党政机关这样的铺张浪费行为,群众痛斥其“花公家钱不心疼”。
深入剖析“花公家钱不心疼”现象,主要还是由于有的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淡化,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把公共资源视为“权力附属品”。有的党员干部政绩观扭曲,盲目建形象工程、面子项目,用公家钱制造“政绩泡沫”。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懒惰,本该自己下力气开展的工作、举办的活动,却花钱外包请他人代劳……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要求:坚持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其间蕴含着“减”与“加”的内在逻辑,通俗地说,就是用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
“花公家钱也心疼。”在这方面,老一辈革命家树立了典范。从新中国成立起,周恩来就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居住。这座平房年久失修,油漆脱落,地面潮湿,加上窗户缝隙多,不利于挡风御寒,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维修,都被他拒绝。有一次工作人员趁周总理出国,换了地板和窗帘,他回国后提出严厉批评,让工作人员换回来。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如今,我们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成就,但改善民生、推进发展需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花公家钱不心疼”绝非小事,它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它像一堵无形的墙把党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消蚀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
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花公家钱赚个人政绩的伎俩,经常问问自己:入党为什么?为官做什么?群众盼什么?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上。(刘胜 付亚男 韦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