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荒山那抹绿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09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7月6日,一个平平常常的周末,连日的高温酷暑天气让石河子市“一家亲”志愿者协会会长吐尔逊·阿比孜有些坐不住了。
“山上的树每个月浇两次水,最近天热,估计旱得厉害,得赶紧拉水上山。”想到这里,吐尔逊·阿比孜一边打电话给志愿者阿合买提江·阿木力安排浇树的事,一边和妻子吐鲁希汗尔·卡得准备上山。
约摸半个多小时后,吐尔逊·阿比孜夫妻俩就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赶到了北阳山上。平坦的柏油路西侧,满眼的沙枣树郁郁葱葱,而路东侧的榆树却叶子发黄、叶面卷曲。
“一家亲”志愿者协会的20多名志愿者有的扑下身子清理骆驼刺和其它杂草(见上左图),有的手握铁锹填埋林床里的鼠洞,还有的在树的根部打起围埂,为浇树做好准备。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声,第一趟拉水车缓缓地沿着公路“爬”了上来。志愿者吐拉阿洪赶紧协助驾驶员接好水管,打开水龙头,一股股水流顺着树的根部汩汩流淌(见上右图)。
“每次都得浇四、五车水,今天估计也要五车水。单车买水的话,一车得500元,四车的话就按优惠价360元算。这些水都是我们志愿者自掏腰包集资买的,所以浇的时候得顺着树根,绝不能大水漫灌造成浪费。”吐拉阿洪边浇水边说。
“一家亲”志愿者协会自2018年3月成立以来,这样的场景已重复无数次。50多名各民族志愿者一直行走在扶贫帮困、无偿献血、荒山造绿等公益活动的路上。
平整林床、改良土壤、嫁接浇水、拔草施肥……七年光景,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昔日那“兔子不拉屎”的荒山上,如今绿树成荫,长达2000米的绿化林里,千余株沙枣树、榆树、桑葚树、梭梭、红柳长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去年,政府投资近2000万元修通的柏油路,像一条黑色绸带穿过荒山,让曾经的泥泞土路变得平坦宽阔,车轮碾过的地方都吹来阵阵草木清香;石河子慈善总会还捐赠了两个太阳能路灯,为来往车辆照亮了前行的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先光秃秃的荒山如今大变了模样,吐尔逊·阿比孜感慨地说:“我们志愿者协会的会员,有的没有工作和收入,但一提到做公益,他们都乐意拿出钱去做善事。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种精神在当下显得难能可贵。”
临近中午,火热的太阳直射下来,志愿者们劳动的汗水顺着额头和脸颊滴落,荒山上“喝”足了水的树木在微风中摇曳。忙了一个上午的志愿者这才感到有些劳累。他们聚在一起,一边吃着自己带上山的烤包子、干馕和西瓜,喝着醇香的奶茶,一边望着不远处的沙枣林,盘算着新的计划。
“今年秋天,我们计划再栽种1000株沙枣树和500株梭梭苗,相信再坚持十来年,这座荒山一定会披上绿装。”吐尔逊·阿比孜望着远山,黝黑的脸上泛着光,“我们要把兵团精神深深根植在这座山上,待后人踏足时,脚下是坚实的路,头顶是浓荫的绿,让这份坚韧不拔的精神代代相传。”(本报特约记者 杨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