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市上下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5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师市视察调研时指出:“兵团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希望大家发扬兵团精神,继续努力、深化改革、脚踏实地、再接再厉,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兵团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三年来,师市上下锚定争当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火车头”目标要求和“兵团精神传承地、兵团实力展示地”目标定位,正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
眼下,在143团9连的万亩蟠桃园里,早熟蟠桃泛红着色。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职工倪泽寒的桃园,了解蟠桃种植、销售和收入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从这片桃树前走过的,当时正是我们早熟蟠桃上市的时间,满树红彤彤的果实飘着香味。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高兴地问,你们种了多少个品种,产量怎么样、收入怎么样……”对于当时的情景,倪泽寒记忆犹新。
三年来,从春季蟠桃开花到秋季蟠桃结果,倪泽寒家的这片蟠桃地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打卡地。他家的蟠桃也从10元钱一公斤卖到了15元钱一公斤,最远的时候还销往中东。“这三年,我不断更新蟠桃种植品种,现如今,我已经种植有10多个早熟、晚熟品种了,果品质量也更出色。今年,我种的蟠桃早早地就被订购了,价格在20元到40元之间,收入较三年前翻了一番。”倪泽寒介绍。
上世纪五十年代,军垦战士从苏联进口苗木中发现几株蟠桃树苗,从此,这些“绿色生命”就与军垦人一同扎根在兵团。依托当地独特气候,143团蟠桃以口感佳、甜度高闻名。随着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职工获得土地自主经营权,加之团场大力扶持林果业,如今,143团蟠桃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蟠桃种植区。
倪泽寒笑着回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看见我们蟠桃种植发展得这么好,还详细询问了团场改革的情况。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兵团三代军垦人取得成绩的肯定,大家也对种蟠桃的前景更加看好。我们下决心,要把日子过得像蟠桃一样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近年来,143团围绕蟠桃产业持续发力,大力推动产业升级,推进老旧果园更新改造,建立3个采用简约化、水肥一体化及机械化生产的单轴延伸匍匐栽培模式标准园;积极引进“中油蟠5号”等新品种,邀请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为新加入的种植户提供连续三年、每年每亩600元的补贴。
如今,围绕蟠桃产业,一大批农副产品相继诞生。143团乡村振兴名优特产馆工作人员王玉洁介绍:“我们现在的蟠桃周边产品有蟠桃酒、桃胶,以及桃干,还有一些桃木制成的工艺品,品类达到10多种。”
“我们始终牢记嘱托,铭记关怀,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康庄大道,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和殷切期望。经过三年的努力,2024年,143团实现生产总值24亿元,较2022年增加5.74亿元,年均增速14.6%,职均收入达10.2万元,较2022年增加1.3万元,年均增长7.1%。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143团党委书记、政委邢文涛表示。
在143团花园镇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要加快推进兵团改革,深化兵地融合,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充分发挥兵团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
在推动兵地融合方面,师市破除“画地为牢、隔线而治”的思维方式,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在“乌昌石”城市群中找准定位,在“石玛沙”城市圈中发挥区域性中心作用,兵地之间优势互补、共享共担、合作共赢,迈向高效、高质量融合之路。眼下,石河子与玛纳斯县共同推进的石玛兵地融合5GW光伏防沙治沙项目已处于收尾阶段,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75亿千瓦时,新增产值14亿元,税收1.6亿元。
石玛兵地光伏项目总监李雪山介绍:“这个项目是兵地融合的典范,我们不仅在12万亩荒漠上竖起了光伏板,更筑起了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标杆。每年75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能满足全疆2.8%的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省下267万吨标准煤,板下同步推进的草方格沙障和植被种植,5年内就能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长出稳定的草灌群落,每年减少沙尘输送量120万吨。项目还将带动周边乡镇2000多个就业岗位,真正把‘光伏板’变成兵地群众的‘增收板’‘生态板’。”(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丁坤 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晋峰 邵博越 )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