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毛主席语录碑、团机关老办公楼、军垦粮仓……

148团用文物讲好兵团创业故事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5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莫索湾讯 特约记者杨晨摄影报道 7月10日至13日,148团举办第三届西营文化艺术节。期间,该团6连的毛主席语录碑、团机关老办公楼、15连的军垦粮仓遗址等多处兵团、师市重点保护文物吸引了众人参观。
  始建于1957年的148团(原莫索湾二场)是莫索湾垦区的第一个农场,如今已走过了近70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1958年,莫二场垦荒80多万亩,实际播种8万多亩,收获粮食200多万公斤、棉花20多万公斤,上缴利润3万元,实现了“当年开荒、当年播种、当年丰收、当年盈利、当年上缴”的既定目标。1959年10月,在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上,国务院授予该场“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有利润上缴”嘉奖锦旗和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奖状。兵团司令员陶峙岳亲临该团表示祝贺,并在田间地头即兴赋诗一首:“红旗插遍莫索湾,大地茫茫一手翻。唤起千年沉睡梦,永葆青春在人间。”148团也因此被誉为兵团的“大粮仓”。
  “这座毛主席语录碑于1968年建成,近几年不断有武汉、上海的支青以及在团场工作生活过的军垦人前来参观游览,唤起了他们年少时代很多回忆。”7月12日中午,年近七旬的该团6连原副连长徐仕生站在毛主席语录碑前,向当天来的第三批客人讲述语录碑的修建历史和团场初创时的屯垦戍边往事(见上图)。
  锥形立体构造,碉堡样式设计,异形土块搭建。在148团15连党群服务中心的西南方,伫立着一组1959年始建的军垦粮仓(屯粮碉堡),它由6个独立的粮囤组成,总占地面积150平方米。每个粮囤直径约5米,高约4米,容积约70立方米,可存粮50吨左右,顶部留有直径1.5米的入粮口,底部留有70厘米高、60厘米宽的出粮口,仓与仓之间还有堆砌的土台阶,地基和室内地表下均铺垫了厚约20厘米的芦苇靶子,既隔碱又防潮(见左下小图)。
  这座凝结了兵团军垦战士勤劳与智慧的粮仓,见证了开发建设莫索湾的艰苦奋斗历程。这组粮仓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保障了附近10个连队的职工家属粮食供给。
  “那个时候,都是靠人力肩扛麻袋沿台阶上到顶部,将粮食从入粮口倒入粮囤内,然后用木门封闭。当需要粮食时,打开木门让粮食流出。剩余少量粮食时,人由出粮口爬入,进行清理。”居住在附近的老军垦李建疆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