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微信朋友圈 搭起会场内外民声桥

本报记者 李天 文/图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5月2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两会关心民生,百姓关注两会。
  今年我市两会期间,小小的微信朋友圈变成了一个开放的民意场。不同行业的好友通过分享、点赞、评论等方式,传递着各自对政策“实招”的支持和拥护,也表达着心中的所盼所求。与此同时,两会也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回应着群众的利益诉求,透过方寸屏幕,让无数即便不在会场的普通人,也与这场盛会保持同频共振。
  会场内,代表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参政议政;会场外,群众热情参与到两会中,或通过报纸、电视等了解两会热点,或通过网络、手机等途径积极跟帖,各抒己见,场内场外,互动不断。
  上班族为扩大就业叫好,职工群众对乡村振兴满怀期待,企业家为减税政策点赞,基层干部欢迎减少开会和发文数量,老年朋友呼吁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年轻父母则盼望婴幼儿照护能有更多渠道……人们还津津乐道于开展市区“智慧停车”项目,增加停车位1475个,建好天山路以南片区,支持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加快5G网络建设等直接关系民生的话题。此外,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等,也大多关系民生,所以总能在朋友圈里刷屏。
  关注群众的声音,成了代表委员两会期间每天的必修课。人大代表张静,除了开会和研究材料,每天都定时在网上看新闻和相关的留言,她还通过微信圈转发了不少有关两会的热点话题,引来大量跟帖(见右图)。
  “我感觉,老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越来越高。留言里,有给我们提意见的,也有给我们建言献策的,广纳民意是我们作为人大代表应有的姿态。”张静说。
  会场外,市民对我市两会的关注度也很高。听说记者去采访两会,市民刘玉萍打开了话匣子,她告诉记者:“我们老年伙伴们有空就聚在一起看报纸、看电视,了解两会信息,最关心政府能不能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
  市民们通过两会看到了城市发展的未来蓝图,更希望自己关切的问题能在两会上有所回应。这一呼一应、一来一往之间,透射出师市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展露出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静说:“两会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积极关注和热情点赞,是因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切中了民意脉搏、民生焦点。朋友圈虽小,但体现的民意力量却不小。一次分享就是一次认可,一句评论就是一次表态。这也是检验一项政策是否合乎人心、一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的一种方法。”

  记者感言
  我们乐见这些分享和点赞。因为这表明,我市两会离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近,两会议题关注市民的生活,代表、委员说到老百姓心坎上的话越来越多,人们迈向美好生活的脚步就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