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维亮委员建议
搭平台助职工创业增收
本报记者 侯佳宜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0年05月2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全面取消了义务工和“五统一”,团场“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的机制得到了充分体现。每名职工50亩定额身份地确权,也为团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就目前而言,团场职工要想进一步增加收入,还离不开“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经营模式多项增收,离不开农闲多渠道转移就业增收,离不开职工自主创业增收,更离不开政策、资产、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就如何更好地拓宽团场职工的致富平台,政协委员牟维亮有自己的思考。
他说:“团场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后,原来的楼房、厂房、库房等国有资产大量闲置。如果盘活这些闲置资产,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搭建职工创业增收平台,将为团场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利用的便利条件。”
对此,他建议大力推进团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导向、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为原则,按照兵团和师市制定的创业孵化基地的相关政策,盘活团场现有闲置资产,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团场职工创业增收提供场所,提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系列服务。
牟维亮建议,应该将团场职工创业增收工作,纳入团场、连队“两委”班子考核内容,这样有利于有效推动团场职工就业创业增收,有效改变职工创业渠道不宽、增收缓慢的局面。
他说,实现团场职工多项增收就是要优化收入结构,要以身份地收入为基础,以合作社增收、转移就业增收、创业增收为发展点,拓宽收入渠道,使团场职工形成“不找连长找创收、不找团长找市场、不找信访找信息”的理念。他说,这是维稳戍边实现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需要,是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人口集聚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