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公平正义 书写忠诚大爱
——兵团政法系统“最美”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介绍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2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守望初心二十载扎根基层铸忠诚
屈英,师市社区矫正局局长。屈英从基层司法助理员干起,在司法行政一线默默坚守23年。一路走来,她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规范化司法所、兵团规范化司法所、自治区级模范司法所;她本人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4年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201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2019年荣获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脚踏实地谋发展,她是公认的司法行政事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一人一所,屈英从零开始。20多年过去了,屈英从司法助理员成长为新城司法所第一任所长后,新城司法所成为兵团第一批达标的规范化司法所。
2019年4月,屈英被调整到师市司法局基层科工作。面对新岗位,屈英初心不改,先后打造完成师、团(街道、镇)两级人民调解中心6个。2020年,屈英依托师市人民调解中心建立并完善了师市诉调、访调、警调、检调对接工作机制,与师市人社局、妇联、公安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劳动争议、婚姻家庭、道路交通事故、校园纠纷调解4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全年各级调解中心共化解纠纷1542件,占师市调解总量的52.63%,真正起到了“为群众解忧、为法院减负、为公安减压、为信访分流”的作用。2020年,师市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案件2930件,同比增长49.57%,调解协议涉及金额1.19亿元,同比增长188.64%。
深入群众解难题,她是老百姓信任的人民调解员和普法宣传员
心怀群众的屈英,始终走在普法宣传教育第一线。在推进法治创建中,她依托社区组建由司法所、律师、楼栋长、单元长、居民骨干组成的法治教育宣传小组,协调为街道聘请律师顾问团,为每个社区确定了1-2名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七五”普法期间,她组织开展各类法治讲座112场(次),组织大型宣传32场次,带领普法队伍亲自深入社区、单位、人员密集区、街面店铺宣传法律法规宣讲21场(次),散发宣传单61000余份,努力让群众养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坚持抓早抓小、抓实抓细,她始终走在矛盾纠纷化解第一线。2016年初春的一个凌晨,屈英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屈所长,快到某小区来,这里发生了拆迁纠纷。”她立即从家里出发,冒着严寒,连夜赶到现场。当时,她一眼看到老老小小三四十人蹲在废墟旁,围着小火堆取暖。在询问了情况后,她首先协调房产公司出资将无家可归的居民安顿到小旅馆休息、用餐,然后协助派出所清理登记被埋资产。半天过去了,她饭也顾不上吃,又组织业主与开发公司协商拆迁补偿及损害赔偿事项。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调解,最后房产公司支付了800余万元赔偿金,相关涉事人员也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有效避免了一起群体性纠纷。从事司法工作二十余年,屈英参与指导辖区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件,她所服务的街道连续7年未发生过群体访和越级访事件。
教育帮扶同步走,她是矫正对象和帮教对象的领路人和知心人
屈英始终坚持教育和帮扶同步走,严明社区矫正管理纪律,明确社区服刑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到三个百分百,即信息录入100%、矫正监管100%、执法电子记录100%。
坚持用心帮扶,她是温暖的知心大姐。2019年11月底,屈英接到了3份预释放通知。仔细核对即将刑满释放人员信息时,屈英发现其中一人阿某属于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为了确保刑满释放人员回归后,能够正常生活,屈英立即着手召开联席会议,召集民政局、人社局、预释放人员户籍所在地街道等部门共同研究刑满释放人员安置问题。当年12月中旬,屈英将3名刑满释放人员接回石河子。在司法局门前,阿某看着同伴都随亲人回了家,孤单的他站在原地不知所措。这时,屈英和街道领导亲切地将阿某迎进办公室,给阿某送上临时救助金500元、一套崭新的被褥和基本生活用品,并告知他已经帮助他联系了就业企业,当天就可以到企业报到,希望他放下思想包袱好好生活。从刑满回归社会第一天至今,阿某已经在该企业工作近三年,他从浑浑噩噩的无业游民变成了积极上进的技术工人,每月六七千元的收入和温馨的家庭生活,使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他时常对司法所干警说,感谢屈英大姐在最困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他现在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由点到面,她让帮扶落地开花。通过阿某的事,让屈英意识到要妥善解决好“三无”刑满人员的安置问题,必须要建立长期稳定发展的“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截至2020年,在屈英的努力下,师市已建成4家过渡性安置基地。多年来,屈英为帮教、矫正对象协调落实低保、就业、医疗救助318人。
对于屈英来讲,司法行政工作永远没有尽头,她始终都是那个不忘初心、默默坚持、沉静守望的司法行政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扎根基层、书写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