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开到哪儿 树就栽到哪儿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25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胡友才
8月初的一天,我来到152团2连9号地南头的防风林。这里枝繁叶茂,大树参天,一阵风吹来,树叶发出“哗哗”的响声。我激动地搂抱着一棵大树,50年前孙营长带领我们全营职工栽树的情景,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当初,红山嘴是荒凉的处女地,有首歌谣为证:“红山嘴真荒凉,没有炊烟没有房,到处盐碱滩,野草都不长。遇上刮大风,飞沙走石鸟难藏。自从来了解放军,草也生,树也长,林中鸟语在歌唱,一片绿洲喜洋洋。”
1965年,兵团独立团(现152团)1营营长孙永功,带领大家在红山嘴山脚下开荒造田,改造盐碱地,终于在寸草不生的处女地上开垦出万亩良田。同时,他还提出要建设一条防风林,以此保护农田。“这里碱大地薄,种庄稼不长,栽树难成活。生态环境不改变,垦荒难以立稳脚。”这是孙永功常说的一句话。
在全营栽树誓师大会上,孙营长说:“要改变这里的生态环境,就要从植树造林做起。我们要做到荒开到哪儿,树就栽到哪儿。”他还对大家说,“秋天筑林床,春天栽种树,每人植树100株,多栽多奖励。”于是,大家早出晚归,在戈壁滩上挖树坑,取出坑内戈壁石,栽上树再回填土。一场轰轰烈烈的植树运动开始了。
当年春天,全营职工植树200亩,栽种了3600棵树苗。可没想到,到了秋天,3600棵树苗,成活率还不到10%,这给广大职工心里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大家分析树苗难成活的原因,是因为土地盐碱大、土层薄,难以保持水分。孙营长得出的结论是:“多浇水,勤除草,专人管,干劲足。”为解决树苗难成活的问题,各连纷纷成立了林管班,挑选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班长。
为使植树造林取得良好成效,孙永功指导3个连队的林管班工作。他对1连林管班班长周治珍说:“9号地土层薄,你要勤除草、多浇水,一定要管好这条林带。因为它不仅起到防风作用,还能成为全营植树的典范。你有决心吗?”“有,请营长放心。”周治珍回答。
如今,这条由1营职工栽种的防风林已树大根深,与周边各条林带并肩守卫着这片土地。它们不仅成了这里的风景,更改变了这里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