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抗疫一线 司法干警勇担当

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睿睿 通讯员 刘婷 刘哲 文/图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1月03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师市司法局闻令而动、主动作为,一百余名司法干警在师市疫情联防联控一线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当好带头人 做好手头事
  8月初,在疫情防控一线,143团司法所副所长蒙雷被团党委任命为该团西环路社区第一书记,主持社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西环路社区有“三多”:小区数量多、平房数量多、住户信息变动多。担起这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蒙雷感到压力巨大。“到社区的第一天,我就着手了解社区情况,通过实地走访、信息比对、情况分析,把社区分成3个片区分组管控,片区组长由机关下沉干部担任,对社区书记直接负责。”蒙雷说。
  明确责任,传导压力,迅速成立数据组和后勤保障组,确保社区疫情防控体系有效运转。经过短暂磨合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井井有条,受到团党委充分肯定。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步入正轨,蒙雷将重心放在服务群众上。他充分掌握社区孤寡老人、贫困家庭信息,及时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让弱势群体在疫情期间能感受到各级党委的温暖。
  与此同时,向阳司法所所长徐静怡选择坚守岗位,办公室成了她的“新家”,那张不足70厘米宽的小沙发成了她的“床”,薄薄的毯子难以御寒,她就盖上同事们的衣服。即便这样,她每天能在这张“床”上休息的时间也不到6个小时,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她总是说:“虽说工作特别忙碌,但能为抗击疫情发挥点作用,干什么活都觉得很踏实。”
  
  脸上勒痕是勋章
  急难愁盼我解决
  师市司法局机关律工科科员张一是一位“行动派”。疫情期间,在新城街道14社区,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她化身“大白”,骑着电动车送核酸检测采样物资、领取检测物资、维护核酸检测秩序……
  一天工作下来,张一的头发丝、指甲缝里全是消毒水的味道。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淡然一笑说:“脸上纵横交错的勒痕是我战‘疫’的勋章,阻挡不了我战斗的脚步。”
  “核酸检测听指挥,叫到哪栋哪栋动,没有叫到不要动,动了下楼白挨冻;你一米我一米,安全距离靠自觉。”为构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张一还化身疫情防控宣传员。她手持小喇叭,行走在社区的95栋居民楼之间,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居民讲解防疫知识,宣传最新的防疫政策,让疫情防控政策深入人心。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也是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最操心的事。“能不能过来接我们一下?我们社区一位90多岁的老人生病了,已经卧床不起了。”
  8月11日,接到社区干部的求助后,134团司法所干警马驰以最快速度驱车赶到居民家中,与家属一同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抬到车上,安顿好后,他又立即启动车辆驶往134团中心医院。
  “我也紧张。看到老人难受的样子,我的心都悬着放不下来。”马驰说,送医途中,他一边协调社区放行,一边联系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当晚,老人的家属专门致电马驰,激动得连连致谢,。
  
  疫情防控一线
  排查化解纠纷
  “马组长,有一起居民纠纷,请速来调解。”
  “马上到!”挂上社区警务站电话,马组长一路小跑赶到事发地点。
  这位马组长是红山司法所的干警,叫马占江。
  一天,红山街道42小区64栋楼下,几人围在一起,吼作一团,吵闹声压过了“大白”们的劝解声。
  马占江搀扶着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子,安抚他和老伴坐了下来。随后,又用手势轻轻安抚眼前那位怒气冲冲的大姐。通过大姐的家属得知,大姐是一位聋哑人,和这老两口同住一栋楼。据楼栋长和邻居们说,这两家矛盾已有两年之久,期间也做过调解,但效果甚微。这些天,楼下做核酸,相互见面频次较高,摩擦不断。当天早上,双方你一言我一吼,吵得不可开交。
  了解情况后,马占江心平气和地宽慰老年夫妇。待二老的心情稍微平复后,马占江从口袋拿出纸和笔写起字来。写好后,他起身递给那位聋哑大姐。她看后先是一怔,很快也在纸上挥笔写起来。经过数次信息传递,马占江已清楚了聋哑大姐心中的想法。他又回过头来和老爷子交流。随着谈话的深入,老爷子急躁的心情缓和了许多。
  “叔叔阿姨,还有这位大姐,其实你们呢真的没啥矛盾,就是这些小纠结,日积月累慢慢积攒成大矛盾了。再加上大姐是聋哑人,交流比较困难,才发展成现在这种情形。眼下,咱们社区全员努力进行疫情防控,你们吵架极易被围观造成人员聚集,我们应以大局为重,化干戈为玉帛啊!”经过3个小时的耐心沟通,马占江终于平息了两家人沉积已久的矛盾。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师市司法局狠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共调处化解涉疫纠纷303起,涉纠纷人员684人,涉纠纷金额1002.45万元,调解成功率达到98.9%。
  图为马占江(右二)在耐心调解群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