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经济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欢迎刊登各类广告 (上接一版)朱玉兰瞬间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2月03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欢迎刊登各类广告
  (上接一版)朱玉兰瞬间明白了,孩子应该是因为先天残疾才被亲生父母遗弃。看着床上的婴儿,朱玉兰的眼泪流了下来,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朱玉兰的孩子了。”即便眼前的孩子身有残疾,朱玉兰和丈夫也不曾想过弃养,一直视如己出,还用心给孩子起名“杜旺”,希望这个可怜的孩子到了自己家以后能过得越来越好。
  不曾想,祸不单行。1997年,杜旺快3岁的时候,朱玉兰发现同龄的孩子都会讲话了,可杜旺从始至终不曾开口说过一句话,大多数时间只能张嘴发出“啊”的声音。注意到这一点的朱玉兰坐不住了,开始带着杜旺四处求医问药,可结果无疑是晴天霹雳,杜旺不仅左耳先天性耳道闭锁,右耳发育不全,几乎没有听力,而且还天生缺少声带,没有说话的能力。得知结果的朱玉兰和丈夫抱头痛哭,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的苦难会同时降临在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她当即和丈夫商量并决定放弃生育二胎,用心照顾好现有的两个孩子,尤其是要让这个可怜的残疾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悉心教育
  引导杜旺身残志坚茁壮成长

  现年57岁的朱玉兰很早就想到自己终有一天会变老离去,无法庇佑身有残疾的杜旺一辈子。杜旺还没到上学的年纪,朱玉兰就早早四处奔波打听石河子辖区的聋哑学校。
  当得知石河子辖区没有合适的聋哑学校时,朱玉兰就在劳作之余抽出时间当起了杜旺的临时老师,手把手耐心地教杜旺学习写一些简单的数字、汉字,母子俩开始在本子上进行基础的文字交流。直至杜旺10岁时,几经奔波,朱玉兰将他送到昌吉市聋哑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后来,杜旺顺利考入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为了能更好地和杜旺进行沟通交流,每年趁着孩子放假回家,朱玉兰就会俯下身子充当“学生”,向杜旺学习手语,帮助和鼓励杜旺熟练掌握手语的同时,也时常尝试着用手语和杜旺交流,以增进母子感情。
  生活中,朱玉兰更是时常开导杜旺:“你虽然不够完美,可在妈妈眼里你并不比任何人差。”她鼓励杜旺参与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劳动,为杜旺营造宽松愉悦、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用爱陪伴、引导杜旺踏实做人、心怀感恩。
  28年过去了,在朱玉兰的悉心教育下,身有残疾的杜旺已逐渐成长为一名阳光自信的青年,靠着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在杭州做起了快递员,快乐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杜旺时刻不忘妈妈对自己的鼓励和赞许,更深信,只要比别人多花些功夫,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他时常用哑语告诉旁人:“我的命是养父母给的,他们养育我太辛苦,我要用心生活,早日回报他们的再生之恩。”
  朱玉兰的家庭并不富裕,却给了杜旺最可贵的亲情。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着温暖和欢乐。在朱玉兰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她与杜旺的故事深深影响并感动着134团的广大居民。
      (据兵团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