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经济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天业集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逐步实现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1月21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荣 通讯员 杜丽 文/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二十大以来,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紧紧围绕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立足新疆煤炭资源优势,积极实践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天业集团氯碱化工、现代煤化工、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区。
  10月29日,由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国电投(深圳)能源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师市十户滩工业园区200兆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光伏电站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天业集团“绿电”正式应用于生产电力保障。一组组多晶硅太阳能板吸收着阳光,为十户滩新材料园区输送着绿色清洁能源。
  十户滩工业园区200兆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天业集团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天业集团秉持“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的理念,以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深入研究降碳提效的先进技术,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加快推进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打造生态优美的企业环境。
  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动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天业集团对存量氯碱和煤化工产业进行减碳、降碳绿色升级改造,推动增量项目采用低碳绿色循环耦合工艺,不断完善碳减排、碳中和在研技术,并在氢能、光伏等各新能源领域布局,提供最优化、低碳化综合解决方案,为整个氯碱和煤化工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生产工艺模式,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减碳、降碳,向清洁高效生产迈进。
产业链重构实现源头减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天业集团提出发挥现代氯碱化工产业基础优势,以利用绿色氯碱工艺和光伏新能源为手段,大力推动新型绿色高效树脂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天业集团从重塑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规划“年产150万吨智能生态光伏耦合绿色特种树脂项目”,打造大型化、一体化“煤化工—盐化工—智能生态光伏”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氯碱化工产业由高能耗向低碳绿色发展。
  “天业集团原有的工艺路线需要采用煤炭、石灰石、原盐三种原材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后,摒弃了石灰石,使原材料消耗降低60%,能耗降低40%,二氧化碳产生量降低40%,开创出一条完整、高产、绿色的聚氯乙烯新型生产路线。”11月7日,在上海举办的师市贯彻“双碳”战略实现能源和产业“双线”绿色发展发布会上,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新阳在作主旨演讲时说。
  初冬时节,距离石河子市69公里的十户滩新材料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现场吊车耸立,机声轰鸣,数百名工人正加紧施工,一座座厂房、罐体、管廊已初见雏形。由天业集团投资建设的22.5万吨绿色环保高性能树脂和年产25万吨煤制乙醇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该项目工艺路线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最新研究成果,在行业内首创煤化工和氯碱化工有机结合,对增强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开创出一条完整、高产、绿色、低碳的聚氯乙烯新型工艺路线,是我国能源化工产业新型煤化工技术应用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该项目预计2024年6月建成投产。
先进技术实现过程降碳
  今年,天业集团各企业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工业园区生产绿色低碳转型。
  11月,位于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业集团下属企业开展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通过安装1100台(套)专业节能设备和智能控制设备,实现节能远程智能控制和管理,从生产过程中降碳。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军介绍,该项目实施后,整体节能率可达10%,每年节电量达6亿千瓦时,可降低煤耗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0万吨。
  在化工生产中,泵是常用的动力设备,也是数量比较多的设备,大大小小的泵保障着天业化工园区的高效生产。在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项目中,天业集团技术人员采用高效水泵和系统优化技术,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用电1.3亿度。此外,技术人员采用空气悬浮和磁悬浮风机对风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每年可节约用电1000万度,不仅降低了电耗,而且大大降低了噪声污染。
  电机是化工企业的动力设备,也是主要的耗能设备。天业集团把5000多台老旧电机更换为永磁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并进行了系统节能优化,每年可节约用电5500万度。天业集团还通过对余热余压能源回收和梯级利用,对水泥窑炉余热进行回收,年回收蒸汽40万吨。
  压缩空气系统是化工园区不可缺少的生产辅助装置,耗能巨大。针对压缩空气系统运营长期依赖人工经验、高能耗和供气不足的问题,天业集团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使传统复杂系统实现节能增效。天业集团联合中科院过程所,采用计算机辅助全局优化技术,首创优化工程图,实现了压缩空气系统可视化建模及管网故障快速诊断。与传统依靠技术专家经验选型相比,优化后可实现设备投资和年度电耗成本下降千万元。该技术在天业北工业园区实施后,实现了综合效益最优、实时能耗最省、负荷波动最小的设计目标,每年节约用电量1.2亿度。通过采用以上先进技术,集团年节约用电超过3.5亿度。
  在废气综合利用方面,天业集团创造性开发出变压吸附尾气回收、组合吸收等新工艺,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废气排放问题,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氯碱平衡,实现了在不增加配套烧碱产能的条件下,聚氯乙烯产能提高20%。
  在乙二醇生产系统中,天业电石炉尾气系统采用了高浓度一氧化碳变换技术,进一步延伸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减少了电石炉尾气的排放,充分实现废气综合利用,每年可节约标煤21万吨,实现了环保、效益双丰收。
  同时,天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的多式联运物流港日均减少公路运煤卡车500余辆,切实推进了大宗货物运输公路转铁路,提高了运输组织效率,减少了运输车辆尾气排放,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系统耦合实现末端固碳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天业集团大力发展碳基产业和CCUS项目实现末端固碳。
  天业集团规划实施钙基废渣二氧化碳废气制碳酸钙项目,以钙废渣和含二氧化碳尾气为原料,已建成碳酸钙产能5万吨,累计生产碳酸钙产品9.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3万吨,综合利用废弃物5.4万吨,在解决废渣废气污染环境问题的同时,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循环经济高效运行。
  天业集团利用煤化工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450万吨,联合新疆敦华绿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200万吨工业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用于二氧化碳封存和油田驱油。一期先导示范项目拟于2023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利用天业汇合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乙二醇项目低温甲醇洗工段中高浓度二氧化碳尾气,可有效减轻企业碳减排压力,推动煤化工可持续发展。
  据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晓玲介绍,该公司今年着力围绕“1+2+2”产业布局,全面强化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加快构建氯碱化工、煤化工产业链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一头多尾”的产品结构和发展模式,为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天业力量。
  作为兵团的新型工业化高地,天业集团心怀“国之大者”,肩负职责使命,发扬兵团精神,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站在新疆、兵团工作大局,争当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排头兵,以叩石垦壤的胆气、只争朝夕的锐气守正创新、乘势而起。
  2017年,天能化工有限公司荣获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称号;2018年,天伟化工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2020年,天辰化工有限公司荣获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称号;2021年,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工信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022年,至臻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氯化聚氯乙烯树脂荣获国家绿色产品称号;2023年,天业集团获得全国“2023水泥行业‘双碳’先进企业”荣誉称号。一个个荣誉的背后,见证着天业人在减少碳排放、提高能耗效率和节约资源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这十年,是天业集团发展更加绿色的十年。天业集团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十年,天业集团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围绕汞减排、废气综合利用、废水资源化利用、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等切实提升环境质量,全力推动环保精准治理,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这十年,天业集团每年投入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污染防治设施提标改造,一座现代化的绿色化工新城拔地而起。
  “发展天业从安全做起,美丽天业从环保做起,百年天业从品质做起,和谐天业从文明做起。”如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已深入天业集团每一个员工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