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沙吃上“光荣席”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07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陈楚新
1972年冬天,一场大雪把安集海七场(今141团)广袤的田野盖得严严实实。大地一片粉妆玉砌,道路两旁的沙枣、杨树树枝上镶了一层银边,平日里喜欢嘁嘁喳喳叫的麻雀也钻进暖洋洋的猪舍或马厩的窝儿懒得出来。那年月兵团人每年冬天的“重头戏”——拉沙运肥劳动竞赛就在这样的时节开始了。
拉沙运肥是兵团人数十年如一日“养地”的一项举措。如今,科技给职工种田插上翅膀,再也没人积肥了,作物滴灌时在施肥罐里放入化肥就可以了。那年冬天,我们141团农业单位将本单位的马、牛、猪、羊圈肥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人工将畜粪肥料挖出堆成堆,然后再把肥料拉运到条田均匀地撒到地里,拖拉机把厩肥翻入土壤改良土质,以达到“养地”的目的。
运肥劳动竞赛第一天,连队文教早早地把黑板报竖在地头,扛来五色彩旗从畜圈一直插到条田,高音喇叭里播放的劳动竞赛专用音乐伴随路上的彩旗迎风飞扬。全连的拖拉机、马车、牛车、架子车、爬犁子齐上阵,班组、排之间开始了你追我赶的运肥劳动竞赛。竞赛场上,拖拉机的轰隆声,伴随着马车、牛车轮子的吱吱呀呀声,也淹没不了文教那透过铁皮喇叭呼喊的宣传鼓劲声。竞赛场热闹非凡,惊得畜圈棚上的麻雀四处乱飞。
我们青年排敢为人先。全排分到3辆架子车,其余的青年全靠用筐子挑。排长安排6个体弱的青年负责装车,每人发一把十字镐深挖冻土层。肥料堆场上地面狭窄,只能摆两辆架子车,为了不误运肥速度,男青年就轮流挖的挖、装车的装车,你追我赶,争先恐后。
为便于统计成绩,连队专门安排两人负责劳动竞赛的记录工作。运一车肥发一张红票,一担(或一爬犁子)给一张黄票,按规定地点堆放肥料就可以拿到票。参加运肥劳动竞赛的职工们不论是装车的、推车的、拉爬犁子的、挑筐子的,只要干起来就会忘掉冬天的寒冷。劳动竞赛开始时,人们穿着棉衣,头戴棉帽和头巾。不一会,很多人把身上的棉衣和毛衣脱下,摘掉帽子或头巾放在一边,完全投入忘我的劳动竞赛中……
不大一会,头发和眉毛上都结了白白的一层霜,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停下来,因为大家知道,停下来可是会冻坏手脚或耳朵。老职工给我们讲过邻队有一个不愿出力的人,被冻烂双脚造成终身残疾的事。实在冻得受不了的时候,我们就采取对抗严寒的办法:从条田、畜圈边拾来干柴点燃篝火,围着火堆烤烤火、暖暖手脚,就又投入了劳动竞赛。
那一年,我和小黄在一起拉爬犁子运肥,全程有一公里多。我们和王胜小组开展比赛,看谁拉得快、工效高。其实,拉耙犁不需要用多大的力气,冬天雪厚,路上被车轮和行人压踩得光滑如镜,拉起爬犁子走在上面就越拉越有劲,我们俩每天拉肥都在2000多公斤以上。
运肥劳动竞赛结束后,我们青年排被连队评为第三名,获得吃“光荣席”的奖励。食堂拿出来白面,杀了头食堂自己喂的猪,肥肉瘦肉全切进去,掺上粉条红烧肉给职工集中会餐。得到奖励的班组成员被请上“光荣席”,吃上了大碗的红烧肉。
在那充满激情的岁月,兵团人最看重的是精神奖励,但吃上一次“光荣席”,也像拣到金圆宝一样高兴。
见 证
永恒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