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今年暑假,向阳街道的孩子们爱上了心理剧

本报特约记者 刘胜 通讯员 姜静 鲁明雪 李庆 文/图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8月23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8月14日,向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团委、妇联主办、希望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暑期中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系列心理剧展演在向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这样那样的伤害,就像衣服上被剪破的洞。但朋友的爱、老师的帮助、父母的关心,总会将洞补好。”这是心理情景剧《生活中的心理危机》的一段旁白。
  当天巡演的作品是4幕剧《生活中的心理危机》。该剧通过主人公小明在校园里遭受误解,带着负面情绪回家,遭遇家长的误解这一情景设定,将发生在身边熟悉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和烦恼、困惑等融入剧中,以角色扮演、内心独白等形式,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进而达到宣泄、释压负面情绪,并从中收获阳光心态。
  剧中,除了大量母子间的“情感戏”,不少鲜活的对白也引起台下观众的共鸣。
  “小明同学,你要记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老师,不对啊,种一分,收一分,那种它干嘛啊?”
  这种无厘头式的问答引起现场家长的苦笑。一位家长表示,自家孩子也有过此类问答,为这样的事,没少和孩子拌嘴。“今天看了这个心理情景剧,我觉得和‘10后’沟通是我们每个家长都需要再学习的课题。”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崔海军在剧中扮演主人公小明。他说,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都发端于父母的不理解和口角,比如,很多孩子在学校遭遇老师、同学误解,无从辩解时,就把负能量带回家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并不善于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反而横加指责,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升级,表现为不想写作业、疯狂打游戏、不吃饭等等。如果此类心理的“黑天鹅”反复出现,负面的心理阴影不断累积,就会导致心理疾病。“有些家长带孩子到我们这来寻求心理救助的时候,孩子已经不想上学了,家长这才知道着急。其实,孩子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心理干预期。”
  暑假期间,这台心理剧在向阳街道各社区轮流展演,共演出5场次,有300余名家长、中小学生到场观看,收获了一众追剧的“铁粉”。
  希望心家园负责人何爱丽回忆,一次,在社区的巡演结束后,有一位奶奶带着孙子找到她,反映孩子在学校被一些同学孤立。当时,何海丽引导孩子:“你今天能勇敢地说出来,这就是一大优点。”之后,她问孩子:“学校里是不是还有很多同学愿意和你交往?”“谁也做不到人人都喜欢你,对吧?”一连串的启发式提问,让孩子紧锁的眉头打开了。
  “心理剧展演只是暑期青少年心理服务的一个载体,我们希望通过展演,打开一扇和青少年面对面交流的心灵之窗。”向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妇联主席赵妍认为,通过观看心理情景剧,让学生通过表演、情景对话的形式把日常学习、交往中的冲突、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表达出来。在师生共同编写剧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宣泄和领悟的效果。台下的观众也可以通过观看台上的表演产生共鸣,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获得相同的效果。
  近年来,向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各社区关工委微平台和辖区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组织广泛合作,积极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初步构建起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等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青少年全面、健康、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图为4幕心理情景剧《生活中的心理危机》演出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