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文化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22米剪纸长卷 再现石河子发展变迁

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碧霄 代志新 邓凤瑜 文/图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0月05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人民解放军凯歌进新疆,从第一代兵团人垦荒造田、仗剑扶犁的艰辛岁月到如今的良田千亩、幸福繁荣的城市新貌……兵团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八师石河子市非遗传承人付新尧历时5年,创作完成了长22.14米、高1.1米的巨幅剪纸作品《军垦第一城·石河子礼赞》,用丰富的内容、真实的场景、精细的刻画,将石河子的变迁史和发展史凝练铺陈,再现了一代代兵团人艰苦创业、屯垦戍边的辉煌历程。
  在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一楼展厅,这幅剪纸长卷作品引人注目,它于2024年7月制作完成,8月完成装裱进行展出(见上图)。
  长卷以新疆从古至今的屯垦戍边史为主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刻画了张骞出使西域、凯歌进新疆、八千湘女上天山、军垦一代屯垦开荒、知识青年下乡建设边疆、军垦二代开始城市现代化建设等一幕幕历史变迁。画面还呈现了地窝子、军垦博物馆、屯垦戍边纪念碑、军垦第一犁等石河子历史文化地标建筑,明珠湖、万达广场、张裕巴保男爵酒庄等观光景点,还有一望无际的棉田、丰收的麦田、甜蜜的瓜果和肥硕的牛羊等农产品,以及垦区职工群众70多年间耕作劳动、学习生活的变化对比等,构思巧妙、内容丰富、姿态万千,似是为石河子的发展按下快门,将那些辉煌而难忘的岁月定格。
  作为在石河子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付新尧表示,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要用手中的剪刀把兵团故事、石河子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每天走在美丽的城市里,闻着花香,看着绿荫,看着我身旁幸福生活的人们,我时常有一种冲动,想着怎么样去把它记录下来,告诉更多的人。”付新尧说。
  2019年,付新尧决定创作一幅作品,讲述这些年发生在石河子这片土地上的感人故事。
  5年的时间,付新尧为此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与心血。因为平时工作繁忙,她大部分的创作时间是在晚上,在无人打扰的独处空间里,全心投入,反复推敲打磨。付新尧说,作品要有层次感、侧重点,怎么选择重点、怎么布局,怎么把这些故事合理地、艺术性地镶嵌在画面之间,是用传统还是现代的剪纸手法,都曾让她难以取舍、倍感纠结。经过一次次重新构思规划,终于有了如今这样一幅长卷。
  付新尧表示,真实的故事是注入作品的灵魂。创作期间,她经常到军垦博物馆、各个团场参观学习,和老一代军垦人交流,搜集故事素材。“石河子有非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咱们兵团‘十个一’的故事,我深受触动,就反复琢磨怎么样把这些故事更好地表现出来,因为这些故事是真实的,把它们讲述好,这个作品才会更生动、更打动人。”付新尧说。
  除了历史资料,亲身感受到的城市变化也让付新尧在创作中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感悟。付新尧说,幼年时期生活在连队,住着简陋的房子,大家出行靠走路或骑自行车,还要和父辈一起采摘棉花、抢拾小麦。如今,数十年过去了,团场连队的生活大变样。庭院里种着美丽的花草,日常出行也可以乘坐汽车,农业生产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亲朋好友都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
  付新尧说:“我看到的、亲身经历过的场景也是大家能看到的,所以我就把我感受到的石河子的变化放到了作品当中,呈现出来的就是在一代代军垦人不断努力下,我们真实的幸福生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兵团成立70周年,付新尧表示,能用这样一幅展示盛世中华、记录人们幸福生活的作品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祝福,她深感自豪。“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河子,感受到兵团人艰苦创业、屯垦戍边的不屈精神,也知道我们兵团儿女是如此热爱我们的生活,热爱这片土地。”付新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