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家门口做康复 变养老为享老

——石河子市向阳街道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标杆记事本特约记者 刘胜 通讯员 徐静 朱佳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1月1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静谧的环境,整洁的房间,崭新的康养设备,尽显温馨与美好。11月2日,向阳街道“仁为康”康养中心投入使用,意味着该街道辖区有更多老年人可以在家门口做康复,街道健康养老工作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家门口的康复科,硬件设施杠杠的
  向阳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二楼的“仁为康”康养中心,摆放着护眼熏蒸、中医透药、坐灸仪熏蒸、量子能量仓,氢氧仪等八类设备,针对头晕、头痛、失眠、脾胃病、颈肩腰腿痛、面瘫、月经不调等常见病症,提供个性化康养及保健指导,被不少居民戏称为“社区康复科”。
  这个社区里的“康复科”有多厉害?“仁为康”康养中心负责人李涛笑言,其实患者得的大部分都是常见病,包括颈腰椎病、疼痛、中风后遗症等。但在这里看病,与“大三甲”又有不同。
  在中医透药室,记者看到一个长约30厘米的方盒子。服务人员介绍,这是综合治疗仪,原理是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通过配好的定向药包,应用生物电刺激经络或者皮下穴位,将药物传导入体内,以发挥治病养生的作用。
  这个方盒子灵不灵?75岁的段菊兰觉得,自己最有发言权。段菊兰的颈椎劳损是老毛病,一遇到变天就疼痛。她患胆囊炎也有20多年了,前不久她出去旅游还崴了脚,一直没好利索。一周前,“仁为康”康养中心开始试营业,她就开始使用综合治疗仪,一周下来,她就感到了效果。
  李涛告诉记者,方盒子的秘诀就是“药包”。康养中心的服务人员会根据不同老人的情况,如骨关节疼、肺功能差、脑中风后遗症,对症下药,配置不同的成品药包。
  向阳街道康养中心“硬核”的设备远不止于此。比如量子能量仓,其原理是利用新一代生物波赋能技术量子化的远红外技术,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同频共振”,诱导细胞活化,达到自愈的功效。它能快速帮助人类修复、激活和再生细胞,还能把人体内的垃圾振动清理排出体外。还有氢氧仪,能辅助治疗各种低氧血症,如脑部缺氧、肺部缺氧,缓解身体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活化细胞仪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提高细胞机能和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向阳街道经济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徐静坦言,都说社区康复是康复医疗体系的“网底”,但多年来,这个“网底”一度是缺失的。随着社区康复的推进,改变正在一点点发生,更多的居民开始获益。
“这里不只是康养,而是老年生活的一部分”
  在护眼熏蒸室,十几位居民带着一个有点像潜水镜一样的设备正在进行理疗。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设备叫眼部SP仪,它添加了叶黄素、洗眼液,药物离子通过对患病部位和经络病变区进行有效的渗透,药力可以直达病灶。
  74岁的王秀芝老人最近总感觉眼睛余光里有黑影,康养中心服务人员告诉她,这叫“飞蚊眼”。在康养中心,她用眼部SP仪做了6天治疗,飞蚊眼就消失了。当天,她还体验了按摩椅、电场治疗仪和坐灸仪,带着老伴“逛”了4个康养室。最后,老两口到一楼的长者餐厅,买了合意的菜打包回家。
  康养中心已经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点让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感到实打实的成就感。
  向阳街道22-2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晓明介绍,通过前期建设一楼的长者餐厅、二楼的康养服务中心、四楼的居民活动室,这里已经形成了集康复、护理、养老、娱乐于一体的康养服务综合体,“实际上,这里已经成为社区里的老年人俱乐部。”他说。
  “康养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辖区社区康养进入一个新阶段,”向阳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娟告诉记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与“仁为康”康养中心达成共识,按照普通居民、老年居民、困境群众三种情况进行收费,“8类设备可以打包,老年居民可以按500元包月,困境群众可以按300元包月,其他年龄段的普通居民按市场价收费。”
  近年来,向阳街道高度重视为老服务工作,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两家养老院、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家社区长者食堂为枢纽,多家餐饮企业并进,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新生态,惠及更多老人。
  李娟表示,希望通过康养中心的建设投用,在向阳街道辖区打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烟火气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标杆。“我们的目标是,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照料,而是让每位老年人都能老有颐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养老升级为‘享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