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科学睡眠 为生命充电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石河子绿洲医院 王云香 亢昕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电子设备普及,睡眠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议题。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睡眠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才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一、要重视睡眠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但许多人仍将其视为“可压缩的生活成本”。科学研究证实,睡眠是人体最精密的自我修复系统。1.可开启大脑清理模式。深度睡眠时,脑脊液通过“类淋巴系统”冲刷代谢废物,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2.可让免疫系统升级。T细胞活性在睡眠中可提升30%,长期缺觉者患流感的概率增加4倍;3.是情绪调节器:快速眼动睡眠期(REM)能重组记忆与情绪。
  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大脑,还会波及身体其他部分。它会阻碍青少年发育,因为促进骨骼、肌肉发育的生长激素在熟睡后才大量分泌,不仅会导致血压、心率波动,引发心慌多汗等症状和负面情绪,还会扰乱内分泌,增加肥胖风险。总体来说,长期睡眠不足会降低学习效率和工作能力,阻碍青少年成长,引发身体和情绪问题,降低免疫力,增加肥胖几率。因此,睡好觉对各年龄段的人都至关重要。
  二、揪出潜伏的睡眠“杀手”
  睡眠时间不是衡量睡眠质量的唯一标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多数人睡6到8小时,不必刻意追求时长。医学意义上的失眠表现多样,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等。每周失眠≥3次且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就属于睡眠障碍。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年龄增长会使睡眠需求减少;午后或夜晚喝咖啡也会干扰睡眠;抑郁症、疼痛等疾病因素,同样可能引发睡眠问题。因疾病导致失眠的人,应及时就医。
  目前研究发现:睡前玩手机、刷视频,越来越成为影响睡眠的“元凶”。智能化手机不断推送“喜欢”的内容,使人“爱不释手”,加之手机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年轻人睡前刷短视频超1小时者占68%,导致生物钟延迟综合症。另外,西北地域独特的干燥、高温等气候因素以及饮食偏好(比如晚餐吃得辛辣)等也会影响睡眠。
  三、定制你的“安睡方案”
  改善睡眠无需昂贵投入,从生活细节入手即可收获改变。
  (一)环境优化篇
  调节舒适的温度和湿度,选择适宜的灯光,适合人体力学和皮肤感知的床垫寝具,良好的睡眠姿势……都会有助于睡眠。
  (二)行为调整篇
  1.建立睡眠“锚点”:
  固定起床时间,误差不超过30分钟,即使周末也不例外;
  2.实施“30分钟规则”:
  卧床后若30分钟未入睡,立即起身到客厅阅读纸质书;
  3.日间运动处方:
  下午4点至6点,可以进行快走、八段锦等中等强度运动,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活动。
  (三)饮食习惯篇
  1.中医医院建议:
  用薰衣草蜂蜜茶(薰衣草3克+蜂蜜10毫升+60度温水)替代夜间奶茶;
  2.晚餐推荐“助眠套餐”:
  鹰嘴豆小米粥富含色氨酸+清炒菠菜补充镁元素+巴旦木5颗;
  3.避免睡前饮酒:
  少量饮酒使人兴奋,大量饮酒虽能加速入眠,但会使后半夜睡眠碎片化。
  四、自我调节失效时怎么办?
  如果用了以上方法后,睡眠依然不好,还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就需要前往精神心理专科门诊,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重新建立规律睡眠。调查显示,多数人通过改善睡眠习惯或药物治疗,睡眠都能得到改善。
  睡眠是上天赐予的免费补药,需要用心经营方能见效。在第25个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希望大家借助这些知识,正确看待睡眠问题。让我们关掉“难舍”的屏幕,调整生活习惯,开启健康生活,人人都能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