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经济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奋斗者 正青春】焊枪作笔 汗水为墨 淬炼青春

——记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发电产业青年焊工刘愿通讯员 宿晓霜 王龙 文/图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焊枪起弧,火花飞溅。在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发电产业锅炉厂房的轰鸣声中,青年焊工刘愿正躬身俯首,专注地为一根根管道“缝合伤口”。
  入职3年,这名2001年出生的“钢铁焊将”用被烫出燎泡的手臂、被汗水浸透的工装,在飞溅的焊花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工人的硬核成长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有日复一日将“吃苦”二字焊进每道0.1毫米精度的焊缝里。
  “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倔骨头        
  2023年,刚握起焊枪时,刘愿是师傅刘壮壮眼中“最不要命的学徒”。为攻克手把焊角度控制难题,他把自己“钉”在焊工棚里,盛夏40摄氏度的高温下,裹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举着焊枪一站就是两小时。焊花穿透袖口在手臂烫出硬币大的水泡,他涂上烫伤膏缠层纱布继续练。为观察熔池温度变化,他头戴焊帽,盯着电弧弧光连焊数根焊条,直到双眼通红流泪……
  “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笔记本扉页上的八字誓言,浸透了这个年轻人的狠劲。氩弧焊训练时,他要求每道焊缝必须经得起放大镜检验,哪怕是0.5毫米的咬边误差都必须割掉重焊。正是这般近乎苛刻的自律,让他在2024年检修分场第九届职工技术比武中,荣获“焊接学员一等奖”。师傅拍着他结满茧的手感叹:“这双手上的疤,比奖状更有分量!”
  “泥水里也能焊出花”的硬脊梁
  2025年春夜的一场抢修,让刘愿的“硬核”本色彻底迸发。厂区地下自来水主管道爆裂,在水流中进行“带水补焊”如同刀尖起舞。当众人犹豫时,浑身泥浆的刘愿已蜷缩进积水没膝的管沟里。焊枪刚触到漏点,水柱瞬间打湿焊条,电弧在滋滋作响中一次次熄灭。他索性摘掉被水雾模糊的面罩,仅凭手感在黑暗中摸索:左手死死抵住漏点,右手焊枪以毫米级精度游走,飞溅的焊花灼伤脖颈也浑然不觉。4小时后,漏点被完美封堵,而他却趴在泥水里缓了十分钟才勉强站起。
  “都说‘水火不容’,但咱工人骨头硬,泥水里也能焊出花!”刘愿说。
“把责任焊进焊缝”的纯粹心
  3年间,刘愿的工装右袖总比左袖磨损得快——那是长期悬空焊接留下的“勋章”。从“技术比武学员一等奖”到“青年岗位能手”,荣誉证书越摞越高,他却始终是焊工班最早到、最晚走的“铁人”。
  凌晨两点的检修现场,他跪在锅炉壁上连续焊接3小时;机组小修期间,他主动承包全部高空仰焊作业,安全带在腰间勒出血痕仍笑称“年轻人就该多扛活”。有人问他图什么,他擦掉额头的焊渣说:“焊缝里藏着机器的命,手稳了,心里才踏实。”
  如今,24岁的刘愿,依然保持着学徒时期那个攥着焊条睡在工房的习惯。当同龄人在游戏世界里“升级打怪”时,他选择用十万次起弧焊接现实中的“王者荣耀”。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焊枪与钢铁碰撞的铿锵之声,诉说着一个朴素的真理:青春最美的火花,永远绽放在肯吃苦、敢拼搏的奋斗轨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