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锋”碑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王文革
4月26日,我和石河子文联的朋友们参观雷锋纪念馆。春日明媚的阳光洒落在古朴纪念馆前,温暖明丽,春光以它独特的方式,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致敬。
雷锋雕像岿然矗立,微笑的面容温暖而深情,目光中传达着力量和奉献。
展柜中,静静陈列着印有雷锋画像的书籍、报刊、图画、日用品等物,泛黄的日记本和日记本上的文字。
“我要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哪怕入火海进刀山,身红心赤,永远不变。如果你是一滴水,是否滋润了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是否照亮了黑暗。”
日记记录着雷锋生活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里写满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我看到展柜里雷锋补袜子的画面,雷锋拿着针,补着已满是补丁的袜子,那样认真专注。
我想起了那张手抄报。当时我工作的学校号召学生向雷锋学习,做好事做好人,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锋的故事》。我让班里每名学生做一张手抄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雷锋的敬意。学生们交上来的手抄报,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雷锋的敬重之心。
有张手抄报有文字有雷锋画像,画像中特别突现军装上的几块补丁,旁边写着“最美的布丁”五个字。我问学生为什么是最美的布丁,他说观看雷锋电影后,很感动。看到雷锋袜子上的那些补丁,他说想到了去世的奶奶,八十岁时还带着老花镜补袜子。当时他不理解,让奶扔掉买新的。奶奶告诉他补过还可以穿,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当时不理解奶奶的话,现在看到雷锋补袜子的画面深深被打动。他说闪光的不是补丁,是节约的精神,这种精神时刻提醒他勤俭。
我在纪念馆看到两位老人,他们站在雷锋的军大衣前,伫立了很久。我走到老人边,听到他们的对话:“老哥哥,你还记得当年连队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义务打土块吗?”
“咋不记得,当时连队分几个组竞赛打土块,每天吃过晚饭,全连上百号人去连队西面的土坑边,担水的、和泥的、装模子的……你争我抢,各组都想争第一。还插着红旗,唱着歌,有使不完的劲儿!”
“有雷锋精神激励着咱们,干活不知道累,也不觉得苦。雷锋是咱们那一代人的榜样。”
老人说着用衣袖抹了一下眼。
“老哥哥,咱们趁着还能走动,每年都来这里看看雷锋。”
老人的话感染着我,雷锋是他们那代人的精神财富。
在纪念馆,我们见到了当代雷锋精神的传承人鲁国平老师。老人几十年致力于雷锋纪念品及有关资料的收藏,共收集了日记本、书籍、报刊、图画、日用品等三千多件收藏品,在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等地展示。他的梦想是让更多人学习和传承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传遍天下。
雷锋不再是一个凝固的雕像,是一面永远飘扬的精神旗帜,他的精神坐标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清晰。鲁国平老人的梦想一直在传承,在延续。
在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前,我们一行人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嘹亮的歌声在展馆上空回荡着……
走过大厅,看到那两位老人站在雷锋雕像前,用手抚摸着,然后弯下腰,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我走过去,同样地站在雷锋雕像前弯下腰,深深地鞠躬,然后慢慢走出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