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 减负提质提升治理效能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长久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阐释了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形式主义问题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
2024年8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正式印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持续破除阻碍基层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弊端的决心。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做好加减法,在减负的同时提升治理效能。
做优加法为治理赋能。基层治理主体的作用发挥程度取决于治理资源、力量、措施是否与之相匹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在这两个基本单元中,乡镇(街道)、居(村)民委员会和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力量。要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激发各类组织的生力军作用。要以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为关键,结合基层“责任多权力小”的特点,充分整合权责关系,厘清权责界线,进一步梳理治理事项、明确规范化流程。要树立人才是基层治理重要引擎的理念,激活人才人力资源,通过建立上下流通、横向交流机制和探索遴选、在职培训等选人用人方式,不断充实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加强激励关怀,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
做好减法为治理减负。为基层减负就是为治理赋能,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源头治理,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结合基层干部负担重、压力大等特点,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工作思路,以减少各类会议文件的数量为突破口,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访村入户、进圈进组,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达到“一减N增”的效果。要适当放权放手,把提升基层内在驱动力作为基层自主建设的重要方式,引导基层干部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明明白白履职尽责。
做强监督保障治理提质增效。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靶向监督,为基层减“袱”。要将监督贯穿整治形式主义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重要制度遵循,巧用监督力量,推动工作提质增效。要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治理协同配合,明确减负不减责的原则,减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将服务和保障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指示,在为基层干部松绑的同时转变基层工作作风,切忌以减负作为懒政“挡箭牌”。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优化基层问责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建强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重要经验。新征程上,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基层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又是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前沿阵地,要结合实际,统筹落实好中央关于基层减负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到给材料报表“挤水”、给督查检查“瘦身”、给职责权限“划界”、给担当作为“撑腰”、给指尖之负“解压”、给成长成才“铺路”、给急难愁盼“开方”、给制度规范“上劲”,多措并举,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让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金辉)
(作者单位:第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