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街道、场镇已成立20个基层文联
搭建惠民平台 绽放文艺之花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6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提起文联,你可能会想起这样一些关键词:专业作家、签名售书、画展、音乐会……总之,它就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似乎和普通市民距离较远。
这一传统印象即将发生改变。近日,记者获悉,根据《八师石河子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师市各团场、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了基层文联组织,就此,“街道文联”成了文化新名词。
文艺骨干各有“小目标”
近日,在向阳街道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文联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向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妍当选街道文联主席,大会还通过了《向阳街道文联章程》。
“新官上任三把火”,文艺骨干们有哪些新的小目标?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主席团成员。
“最近忙得快拉不开栓了!”这是向阳街道23社区文化站站长刘桂芳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这位新晋街道文联副主席正忙着准备一场“重头戏”:6月26日,街道将举办合唱比赛,她牵头组织了一支“豪华阵容”的合唱队参赛。这支合唱队有45人,外加27人的民乐队伴奏,有很多工作需要协调,包括场地、人员组织、后勤保障等。
谈及“履新”计划,刘桂芳告诉记者,23社区有舞蹈队、诗歌朗诵队、民乐队等21支文艺队伍,文联如何下好“起步棋”,让文化活动更好地赋能老少共建活动?这是她重点思考的问题。此外,她已经开始构思国庆节的演出整体框架了。
和“总教练”风格的刘桂芳相比,另一位向阳街道文联副主席曹桂芝给人的印象则是“专精特新”。作为诗歌诵读的“大咖”,她有一堆头衔:向阳街道22-1社区“向阳花”诵读工作室负责人、社区文化站站长。她主抓社区诵读爱好者的培训,同时,还在石河子老年大学给初级、中级两个诵读班的70多名学员上课。提及近期的文联工作“小目标”,曹桂芝介绍,22-1社区将在6月23日举办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演出活动,她正在张罗相关的诵读篇目,希望以这场活动为开篇,让诗歌诵读更多地融入到文化惠民中去。
“我们不应该把诗歌诵读搞成‘小而美’,而是要融入以文化人的洪流中去,用热情与温暖打破居民间的陌生感。我想,这应该也是街道文联的使命之一。”对此,赵妍深表赞同。
文化惠民迎来“新旗舰”
赵妍介绍,向阳街道从4月底开始筹备街道文联成立工作,经个人申请、社区推荐、筹备组审核,最终吸纳首批个人会员14名,会员涵盖文学创作、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均为各社区文艺骨干。
“筹备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思路转变的过程。”赵妍坦言,筹备中历经反复考虑:和师市文联不同,街道没有那么多“文艺大腕”。作为基层文联,街道文联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定位?
“在筹备中,很多文艺骨干对街道文联的期待让我们感到,街道文联的成立不但必要,而且越快越好。”赵妍说。
向阳街道23社区居民苏芳臻就是其中之一,他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干部书法学会常务理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书画学会常务理事、石河子市诗词学会会员,是不折不扣的社区书法“大咖”。他希望和其他社区的书法爱好者合作,共同为文化惠民多做些事。“比如,以书写廉、以画述廉是廉洁文化的常见载体,希望街道文联把辖区内书法、绘画骨干整合起来,联合开展一些高质量的廉洁书画展进行巡展,让居民感受书画的独特魅力,领略汉字的博大精深和绘画的多彩艺术,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
向阳街道20社区居民熊杨军也是街道文联的“铁粉”,作为社区文化骨干,他合唱、诵读、小品样样拿手。他告诉记者,小品是社区文艺演出的“压轴”节目,很多居民到社区看演出,往往就是冲着小品去的。这几年来,不少社区都编排了反电诈、敬老、移风易俗等基层社会治理题材的小品,很受居民欢迎。同时,小品也是对演出者综合要求最高的文艺节目,脚本创作、舞台走位、演出经验都是“硬杠杠”,无法速成。这几年,社区文化站也经常受困于本社区没有合适的小品演员,导致演出质量差强人意。他希望新成立的街道文联将各社区小品演员整合起来,通过“创作座谈会”“迷你训练营”等形式,加快创作团队的培养,提高辖区整体小品创作水平。
赵妍表示,街道文联将发挥好“联”的优势,更好地整合辖区文艺资源,加强文艺人才培养,推动文艺创新,为文艺工作者搭建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努力造就一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队伍。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活动中心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街道文联及各乡镇文联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有机结合,也是师市文联看重的文化“必选项”。师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志峰介绍,目前,石河子各街道、场镇已成立了20个基层文联,它们作为群众工作和文化工作的交汇“枢纽”,将在文化惠民中挑起大梁,在打造群众文艺品牌方面起到旗舰作用。
“我们要打造的街道文联,不是少数文艺骨干的‘精英会所’,而是覆盖面广、凝聚力强、温馨和谐的文艺爱好者之家。最重要的是,街道文联要在党的理论、移风易俗、文明家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群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张志峰说。(本报特约记者 刘胜 通讯员 丁瑞)